在一个又一个“最美”涌现,并逐渐塑造“最美”中国的时候,上海的“最美钟点工”现身了。来自湖北的钟点工何益红和邻居一起买菜回家,当一辆宝马车突然迎面撞来之际,她一把推开邻居,自己却被宝马碾压于车下,昏迷8天8夜。醒来后,她的第一反应并非向肇事司机追责,而是急于联络自己的10多名雇主,解释自己这几天“消失”的原因,并且归还雇主家的钥匙……
人们被这位舍己救人而又诚实守信的钟点工感动了。同样让人们感动的,是围绕着何益红受伤后所发生的一连串温暖故事:当一位邻居看到何益红整个人被压在车底之际,立刻招呼10多名好心人相助,协力将宝马车抬起,这些好心人与何益红素昧平生,彼此间也不都相识;何益红的雇主,发现这位从不请假一天的钟点工好几天没有音信,都为她担忧,或寻找,或报警;当得知事情原委后,雇主们纷纷前往医院探望何益红,赠物送钱,关怀备至,而且各自回忆讲述这位钟点工诚恳、勤勉的点滴往事,让我们发现,这“主人”与“仆人”间原来早已情同手足,亲如家人,绝非机械冰冷的雇佣关系;许多有关和无关的市民和单位代表,闻讯而来,探望、问候、宽慰、献上爱心,连肇事宝马的单位也表示要担责;……一位参与救援何益红的邻居感慨地说:“没有事情发生,也不曾感受到这社会上好心人的温暖。”
当人们友善和睦地相处,平静和谐地生活时,对事实上相当融洽的人际关系视若寻常。平时相安无事时,可能并没有密切交往,而一旦突发事态发生,危急关头出现,出自本能的人性瞬间迸发,则会蓦然感觉原来人世间有那么多温馨,有那么多好人。“好人有好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俗言俗语,意境不俗。
这些年倡导确立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人觉得这似乎有点虚无缥缈。其实,价值观最基本的主体还是个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最美钟点工”以及诸多“最美”的凡人小事,还有围绕着“最美”所发生的诸多善事善行。“核心价值观”内涵饱满又实实在在。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做了表述,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就国家层面而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乃着眼于社会的角度;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对公民个人素质所做的诠释。恰巧发生在十八大召开前夕的“最美钟点工”的故事,正好“写实”了关乎公民个人的8个字,生生地演绎了人间的诚信与友善。
这样的“巧合”并非偶然,以善良著称的中华传统之“善”延绵千秋,“友善”之歌穿越时光隧道,从未休止。 所谓“友善”,就是亲近和睦, 亲密友好。用“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十八大代表孔祥瑞的话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倡导一种爱的循环”。孔祥瑞所在的团队强调爱职工、爱企业;队长爱员工、员工爱队长、员工爱企业、企业爱国家。这种“爱的循环”能够拉近人的心,产生无穷的动力,正是倡导友善的一种体现。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是这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也是这样么?
有一段形象隽永、流传甚广的“凡人名言”云: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
或许,这就是我们世代祈盼的理想境界,就是最佳状态的“善的回应”、“爱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