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已经抓住了她一只手臂,并扭到了身后。情急中,她快速地用另一只手,将衣袋中一个记载抗日工作的小本子拿出,趁着夜色,悄悄地把它扔在路旁的草丛中。扔掉它,就扔掉了机密。她开始无牵无挂,淡定从容起来。
她被捆绑着,带到日军据点。
1940年,不愿做亡国奴的赵衡,放弃了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学业,瞒着父母及家人,与同学一起来到苏北参加了新四军。那年她只有18岁。1941年,鬼子对新四军所在的盐阜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赵衡所在的服务团化整为零,分散到乡下打游击。在这次鬼子突袭中,赵衡因来不及撤退而被捕了。
敌人对她的审讯毫无结果,因她已将那小本子扔掉,又改名换姓,编造身世忽悠了鬼子。
几天后,她与前期被捕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三十二人,被鬼子押上一辆汽车,送到位于苏中的日伪军“明德义塾”关押。所谓的“明德义塾”是鬼子与汉奸勾结开办的一所学校,通过精神“感化”来收买人心,培养奴才,以达到日寇“以华制华”的目的。赵衡他们三十三人,大多是十多岁的年轻人。他们被日伪认为是一些误入“歧途”,可以“感化”的对象,送到这里进行所谓的“感化”。
他们失去了组织,但又很快自发成立了专门对付日伪的中心组。“保持民族气节,坚信抗战胜利。灵活策略地对付日伪。”成为他们的宗旨。
“明德义塾”开始给他们上“和运课”,即所谓的精神讲座。“老师”走上讲台,扫了他们一眼后,便开始发表“演说”,讲得正酣,大家开始发问了:“南京汪精卫政府有没有贪官污吏?”“和平军(即伪军)有没有杀人放火?”“为何日军到处杀害中国老百姓?”突如其来的连续反问,让这个“老师”张口结舌,尴尬无比。只得草草收场。他跌跌冲冲离开讲台,十分狼狈,从此再也没有露面。
第二次“和运课”,换了一个日本人讲课。“老师”在上面讲,下面纷纷叽叽喳喳开小会。课后,大家一同到所谓的校长那反映:老师讲课我们听不懂。此后,被日伪认为最能“感化”的所谓“和运课”便一蹶不振,更不用谈有什么效果了。
音乐课教他们唱日寇的《大东亚进行曲》。“老师”十分卖力地教唱,然而,他听到的却是既嘈杂,又混乱的声音,各人各唱各的调,有高,有低,还有走调的。弄得“老师”无言以对。
日伪挑选了几个体格较好的同学,要他们参加南通中学生运动会,以此宣传“优待俘虏”。这些同学就开始“犯病”了,不是拉肚子,就是腰痛,再就是感冒,浑身无力,饭也不吃。这下日伪又傻眼了,只得息鼓作罢。
这样的明争暗斗持续了两个多月。
最后,日伪无计可施,大概是认为他们只不过是一些娃娃,翻不了什么大浪,便将他们做了安排。家在当地的,可以来探望或取保释放。这样,他们与地下党就有了联系的机会。一个逃离计划悄悄在拟定。
经过仔细研究,出逃定在元旦,这时日伪忙过年,无暇顾及。元旦前夜,赵衡几乎彻夜未眠,就要行动了,抑制不住激动,她反反复复在思考必要的准备和应付。元旦早6时,赵衡他们起身,蒙骗过日伪哨卡,一路快速行军,一日滴水未进,终于在星斗满天时到达新四军驻地。
握着同志们的手,他们大哭起来,狱中斗争数月的孩子们终又回到母亲怀抱,回到了抗日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