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钢琴家陈萨下周日将登陆东艺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对于热心听众来说,之前陈萨多次来沪演出都是在协奏曲中担任独奏,因此对于这次的个人独奏会,他们对陈萨给予更大的期盼。而刚在广州结束拍摄微电影的陈萨也坦言,今年和上海格外有缘,但独奏会是第一场,“我不喜欢用演出的数量说明什么,不过对我来说,独奏会才是最能代表我的特点和想法的演出”。
打开电脑查看音乐会节目单,究竟怎样的曲目能代表陈萨的“特点和想法”呢?我们发现,陈萨给听众的这份节目非常另类,完全异于我们平时的习惯。除了贝多芬、勃拉姆斯、德彪西三位古典大师各一部作品外,陈萨还安排了多部当代作品。更令人惊异的是,她把这些作品与古典曲目交叉罗列,大玩“穿越”游戏。陈萨表示,近期受网络传言“2012末日言论”的影响,让她感触颇深。所以她将本场音乐会看成是“时间终结之前的一次独奏会”,但更多是想通过音乐会带大家回忆时光飞逝、眷恋爱与温暖。
音乐会从海诺·艾勒的《钟》开始,作曲家曾经历了痛苦的战争时期,妻子被带去集中营惨遭杀害。显然,《钟》带有极其强烈的人与“命运”抗争的色彩。
而另一位当代作曲家阿沃·帕特的《致阿丽娜》被安排在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9)之间,陈萨将三首作品揉捏在一起后,便脱离了传统的理解方式,浓墨重彩纷至沓来,形成一幅略显阴暗的油画画面——苦涩与悲情,艰辛与求索,孤独与期盼,仿若历历在目。
而在下半场,王笑寒的《恽寿平画意》和德彪西的《贝加莫组曲》又一扫上半场那种压抑的阴暗画面而转为色彩斑斓的写意山水,同时给人拨云见日的感觉,音色开始变化多端,曲风渐入飘渺惬意。
压轴则是梅西安的两部作品《欣喜欢悦的注视》和《圣婴耶稣之吻》。在经过一系列翻云覆雨般的狂野热情与消极低沉之后,出现一个极其甘美的尾声,使这段音乐充满了博大的爱意。陈萨说:“虽然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感情的真谛,但是希望可以让现场观众通过我的音乐领略到其中的爱与眷恋。”
在我国年轻的钢琴家中,陈萨可说是一位邀约不断的演奏家。我们经常在各种媒体与海报上看到她的演出广告。对于经常在舞台上演奏有时又难免重复曲目的现象,陈萨直言不讳地说:“弹作品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第一次完成的时候会特别有成就感,但你演奏不下五次甚至更多的时候,你会随着曲子风貌、心里的精神世界也随之变得有趣,对曲目的理解也会更加丰满,不必担心重复的问题。一旦入了门,那道门就打开了,可以说是我找到了音乐,但更可能是音乐找到了我。”“古典音乐于我而言是特别纯粹的东西,它渗透到了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中,让我带着审美的心态去享受音乐带给我的潜移默化,这慢慢地让我成为了一个带着洁癖享受音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