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菜价涨跌,都是上海马大嫂们的关注。最迫切的莫过于早建食品追溯机制和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希望菜场“二次改造”能在这两方面取得实际成效。
有了每个摊位上的追溯码打印条,一旦出现食品安全事故,就会比以往更容易发现源头,客观上也是对不法食品生产者的一种震慑。但类似“膨大剂”、“鱼浮灵”等食品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的成分,不一定会在消费者端立刻显现出来,马大嫂们往往是吃了暗亏还毫不知情。因此,要真正让追溯码发挥应有的作用,还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细化规定生产者应披露的信息,并通过抽查、检测等执法手段,保证追溯码所反映的食品生产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同样,有了农民直销专柜,再加上追溯码电子秤全市联网后的实时菜价信息,客观上也为降低流通环节成本,防止摊贩利用信息不对称哄抬菜价创造了有利条件。但直销者也可能出于个人利益考虑,与周边摊贩形成价格同盟,而菜价虽然透明,但背后的物流成本、摊位成本却未必透明。因此,还需要职能部门定期对联网菜价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对那些价格长期反常的菜场、摊位及时深入调查,做出反应。(新民网评论员,网址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