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请客的免费盒饭要不要吃?要!
领导安排的粗使活计要不要干?不要!
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美事?即使有,又怎么轮得到一个“专门来实习导演”的实习生!
“拒订盒饭”事件在网上引起不小争议。60后、70后和80后、90后的态度截然相反。前者一边倒地批评实习生眼高手低、不通人情;后者则褒扬这个实习生有性格,敢于挑战权威,是个可以干大事的模子!我的年龄介于70后和80后之间,我的观点也介于两者之间:对带教老师来说,一味把实习生当成保姆、快递、清洁工、背黑锅的,当然不对;但对于实习生乃至职场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把拒订盒饭等同于挑战不合理的权威、不合理的制度,显然也是一种误解。
类似的“订盒饭实习生”故事我听说过,不过,结局另有一个版本。
我的实习生曾告诉我,她的室友在本地某电视台某栏目组实习,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订两顿盒饭。栏目组的老师们品味颇高,虽然楼下就有单位食堂,却偏偏顿顿要从外面的饭店订外卖。外卖小弟进不了电视台大门,所以,每天一到饭点,她就要统计20来人的需求,打电话订饭,再下楼把20多份汤汤水水拎回办公室。每一个人的套餐都是一个塑料袋,可以想象,拎着20来份套餐,场面如何壮观。午饭时间正是电梯使用的高峰时间,她往往要等几部电梯,才能勉强挤入。
最离谱的是,某天深夜,老师们加班饿了,竟唤她去超市买回电饭锅和几大包蔬菜、肉制品,在办公室里涮起火锅。之后的洗碗刷锅,自然也是实习生的专属工作。
这个室友很能熬,虽然其他基本没学会什么,只对电视台周边大大小小的饭店摸得门儿清,依然坚持了半年。一直到招聘结果尘埃落定,没爹可“拼”的苦力实习生毫无意外地落选,她才离开。
临走前,一位老师打抱不平,打了一个电话,把她的“耐力”和“坚韧”向对方实事求是地宣传了一番,对方听说后连呼:“这就是我们公关界需要的人才啊!”于是,一周后,她就在一家国际著名公关公司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