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我们”一起学习
余祯
  余祯

  19年前,我还是一名师范生,那天,我第一次见到了袁瑢老师。难以想象,这位德高望重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会来我们学校,我至今仍记得当时自己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

  现在回忆起来,那天,其实是袁老师和我师徒缘的开始。毕业后,我毛遂自荐来到了袁老师曾经工作40多年的学校——上海市实验小学。可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是袁老师亲自来帮助我备课。在袁老师家的大书桌前,她耐心地分析和评点我的教案,让我感动和幸福。

  后来有一次机会,我代表区青年教师带着一堂公开课赴青岛参加沪青教育年会。为了上好这堂课,袁老师帮助我做了精心的准备,那天我嗓子发炎了,说话声音有些沙哑,怕袁老师发现,我尽量不说话,一边听一边使劲点头。可是袁老师的耳朵真灵,我小声应了一句,她便发现了我嗓子的问题。我支支吾吾,袁老师比我着急,她连忙打开抽屉找润喉片让我带去青岛,还叮嘱我少说话多休息。至今我都清晰地记得那晚橘黄的灯光下,头发花白的袁老师微驼着身子在抽屉里为我找药片的画面,每每想到这个镜头,我的眼眶就禁不住湿润。

  袁老师也不总是表扬我的。有次公开课后,袁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个口头禅?”我纳闷地摇摇头。袁老师严肃地说:“你总是在学生面前称自己‘余老师’,今天这堂课我听到你一共说了23个‘余老师’。”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我是很习惯这样称呼自己,没想到袁老师听得那么仔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袁老师问我:“你和同事在一起的时候,会称自己‘余老师’吗?”我摇摇头,她接着说,“当然不会了,因为你们是同事,是平等的嘛!那么在课堂上总是称自己‘余老师’,是不是在提醒学生,你是老师,他们是学生,你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呢?如果学生认为你是高高在上的老师,那么你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无形中就会使学生变得被动,更不要说有自己的见解了!不如把‘余老师’换成‘我’,让‘我们’一起学习,不是很好吗?”是呀,一个小小的细节,却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教育观念,袁老师是要告诉我,师生平等才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呀。

  善于用心倾听的袁老师,也教会我怎样倾听我的学生,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让他们在爱的关注中快乐成长。直到今天,当我和同事一起备课或和学生促膝谈心时,我总会想到袁老师说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感受她传递给我们的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民生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基金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健园/养生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健园/康复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良渚文化村的“宪法”
让“我们”一起学习
离老上海最近的人
大沽口二次开战
圣地果园
艺苑郊游记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让“我们”一起学习 2012-12-03 2 2012年12月0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