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创始的上海美专在不息的变动中施行美育探索,除却几乎成为学校标签的“人体模特儿事件”轰动一时,便要数组织大规模的“旅行写生”最为人乐道。
每年春秋二季,由美专教员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上海美专旅行写生队”在校长或主任的带领下赴杭州、苏州、无锡、镇江和南京等风景名胜实地写生。西洋画系、艺术教育系及中国画系的学生,每学期都有旅行写生之学程。每回旅行写生,虽则每个学生需缴纳一笔十多元的开支,却仍乐此不疲、踊跃参加,同行的教师亦尽心尽责,一路上大家兴味盎然。
1918年春,校长刘海粟带队的首次旅杭写生就引起关注。后来刘海粟在《西湖旅行写生记略》中述:吾国美术尚在幼稚时代,野外写生,几为创见,故所至聚而观者,途为之塞。有多数学界中人,则均知为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之野外写生云。……首次赴杭旅行写生之翌日,沪上各报均记录此事。时至1924年,上海美专的旅行写生已创成风气,规模日大。据当时西洋画科教授要旨及实施状况中记载“去则二三百人,居一月余,如临时学校然……频归必开展览会,以表白其所习者,观者动辄万人。”
野外写生相较室内写生对于作画者的吸引力更甚,因能直接与大自然交流。如今又多了结伴旅行的意义,写生活动就更加使人心情舒畅了。上海美专旅行写生的传统在学校创办早年间就可循迹。陈抱一对与乌始光、汪亚尘、刘海粟、丁悚、俞寄凡等人共同组织的研究西画团体“东方画会”的唯一的最有趣的纪念,就是一次普陀山的“写生旅行”,此行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各人到处寻觅画材、写生风景的浓烈兴致。旅行写生的趣味远不止于此。1922年夏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的倪贻德,留日归国后于三十年代初重返母校执教。他以学生和教员的身份分别参加了美专的旅行写生,对此有比较客观的心得。旅行写生过程中除了游览与作画,烦恼暂可抛诸脑后,任何事情不用顾问。增进朋友间的感情以外,在作画方面还可与同行者作共同的研究探讨,相互指正。及至旅行写生出发之前筹款、准备画具,途中借宿或者一日写生作画后的辛苦都让师生们感到享受,从大都会抽身出来,以一个旅人的身份来到新的地方,心情全然是轻快而潇洒的。
上海美专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旅行写生期间,学生得自由组织研究会和课余俱乐部,组织法及旨趣都由学生自定,可自由延请同行的教师为临时指导员。当然旅行期内写生队也对学生之成绩作考察,由各级任及教授分别指正。油画,每星期考查一次;水彩画,每间日考查一次,并于每人成绩中各择优留校一张,待回校时交教务处。教职员与公推的学生代表若干人组成临时成绩展览委员会,经审查,将旅行写生的画作以成绩展览会的形式向公众陈列。假借倪贻德所著《艺苑交游记》一文,是为上海美专艺苑郊游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