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每天都斟满了艳红的“葡萄美酒”,我吮着,喝着,陶醉了!我是夜光杯的忠实的读者。
上世纪80年代,我还在安徽工作,就开始自费订阅新民晚报,至今将近30个年头了。我是语文教师,读新民晚报,自然而然就喜欢上了夜光杯,里面的散文随笔、作家专栏、序跋精粹乃至今宵灯谜,都吸引着我的眼球。
30年来,夜光杯里许多文采飞扬、寓意深远的文章至今仍装在我心中,让我遐思,催我奋进。
我读到的一篇令我心仪的文章是已故老作家茹志鹃1988年8月30日发表的《读书不仅仅是乐》。她告诉我,“读书太乐了”,并感受到了乐之外一种文学的力量,要“从读书乐中自拔出来,发展到我来试试创造这种力量”。她的话启迪了我,我不能光陶醉在读书乐中,我也要拿起笔来写写世界。
叶良骏的《留点善意在心中》深深打动了我。人人心中留点善意,爱就会在和谐社会中流淌不息。曹旭的《现在》告诉我,集机会于一身的“现在”,才是最应该把握的。陈章武的《标点人生》,也颇有哲理:人生的逗号、句号相辅相成,只有交替使用,一个人的一生才是健全的、完整的。
有时,我喜欢把两篇文章联系起来读,体会它们之间的意蕴。海诺的《相信爱》和赵荣发的《因为有了爱》相得益彰,两文得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因为有了爱,生活才变得明亮和生动。张烨的《享受那份宁静》和傅晓红的《独处》,真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感到孤独吗?那就去享受独处的宁静的好处,捧一本好书去读读,让心走进一个充满爱、充满理想的境界。
更有许多令我喜爱的专栏作家。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读到曹正文老师写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难忘是春天》《快意在秋天》等佳作,至今,我还在饶有兴趣地读他的《壶中书影》专栏。
王丽萍的《情景剧》写得生动流畅,幽默风趣,令我永远热爱生活,拥抱生活。
熊召政的“月下凭栏”,总会带给我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但近两年,他搁笔了,我翘首以待。
今年11月份,我又读到了“月下凭栏”的美文,欣喜不已。
赵丽宏老师的“玉屑集”在夜光杯每周一篇,连续写了两年。我连续读了两年,不仅读,我还把每一篇剪贴起来,装订成册,并自撰了“前言”。我在“前言”中说:我读“玉屑集”爱不释手,我集“玉屑集”坚持两年,这样,我自己出版了一册〈玉屑集〉……我把她当作宝贝。后来,徐汇区图书馆举办赵丽宏文学讲座,我把这本“书”带给他看,并请他签名留念。他拿起这本“书”,脸上露出惊诧的表情,仔细翻阅起来,并问我“出版”的过程,然后高兴地在封面上写了10个字:“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
潘向黎在夜光杯上的《看诗不分明》,也是我的所爱。我读一篇,剪贴一篇,并写了一些读后感。我真想能和她联系上,交流读书心得。后来通过贺小钢编辑,我们通过电子邮件互相交流起来,畅谈读书的乐趣。
读了近30年的夜光杯,我手抄剪贴了两千余篇佳作,并编辑成册,取名为《佳作荟萃》,共有15本。闲下来信手翻翻,读读,不少文章至今仍让我感慨不已,浮想联翩。
夜光杯,真是一个“品种齐全”的小图书馆,在这个天地里,永远充满着真善美和求知的乐趣。举起“夜光杯”,“美酒”令人醉,我永远是你真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