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每一位参加习作的学生,都有机会以一种正面的姿态出现在群体之中,让每一个孩子在付出智力、心力的劳作之后,都不受到轻慢,都得到尊重,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业的更多兴趣,对属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更多关注,对自己的少儿时期的语文学习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产生浓厚的幸福感?
在先辈的教育事迹中探寻操作手段
我们通过剖析教育界先辈教育学生的事迹,从中获得启示,汲取精神养料。陶行知先生有一个两块糖的故事在教育界流传很广:陶校长了解到一位学生打同学,请他到校长室来谈话,这位学生如约前来,陶校长给他一块糖,并说,这是奖赏你,明知要来受批评,仍准时到达。说起打同学的事,这位学生又承认确有此事,并表示认错,要改正。陶校长又奖赏了他一块糖,夸奖他对所犯之错有认识、肯担当。
如果以一种完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学生打人这件事,这个学生是应该受到严厉批评的。事实上我们很多老师都是这么做的,并且至今还在做。只要处理问题时不打骂学生,也无人可以指责老师。那么陶先生为何不循惯例,而是突破一般的常识框架来办事呢?
答案应该是“新”,是五四后新的教育思想:尊重人,尊重所有的人,尊重那些有错的人。陶先生的方法似乎在示范我们:孩子犯错是该纠正,但是纠正的方法并非只有直言批评,甚至大声叱责一种。学生有错,不等于整个人都该被否定。在错的后面,有许多对的因子可以帮助改错,老师们应该动员起生命深处的善心、美意来克服行为上的错。
学生到学校里来的目的是求知。他们从粗野变成文明;从懵懂变得明白;从没写过文章到会写文章,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一定是因人而异、参差不齐的。老师们应当允许学生有许多的不足,逐渐地使学生转变为“足够好”,是老师应尽的责任。行为品德的养成是这样,学科知识能力的获得也是这样。
教育是悲悯、是仁慈、是爱。教育家们一直在大声疾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语文老师一定要突破貌似公正、四平八稳的作文评价,努力地用爱心,宽容心来探索文章背后的人,在文章中看到小作者本身的长处、优势、特征,然后用信任的目光、语言和行为去温暖他们,鼓励他们,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创造表扬模式
有了以上的认识,老师在给学生批改习作时,就注重透过文章,透过语言文字全面地看人,评语也会有明显地变化。下面是对一些老师的作文批语的归类。
从性别特点上给学生以肯定:
1.像个小男子汉。胸怀坦荡,处处为别人着想。
2.你是个善良的小姑娘。
3.老师一直以为你是个胆小谨慎的男孩,没想到你遇事是非分明,很大气。
从个性特点上给学生以肯定:
1.老师从文中故事,看到了你豪爽的性格,凡事不与人计较。
2.你用文字将自己活泼开朗的个性表现出来了。
3.你的故事里总是有好人、有好事,所以在生活中,你有好人缘。
从情绪心理上给学生以肯定:
1.你的文章总是娓娓道来,能感觉到你写作时的安宁、恬静。
2,写自己外貌时的幽默感让老师发笑,能自我悦纳是自信的表现。
3,文章字数合格,节数到位,故事也好。写作时很坐得住,对吧。
从智力能力上给学生以肯定:
1.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说明你善于思考,很了不起。
2.文字流畅词语多,课外阅读量大,表现出语文能力强。
3.善于联想,善于想象,文章像张开了趐膀。老师读了也兴奋不已。
4.你才四年级,我们还没有讲到文章要上下呼应的知识点,你的文章里却首尾呼应,上下段间呼应,段内句子相呼应,你超越年级了。
还有情感的丰满、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对人对事的态度等不同方面都有涉猎。这样就避免了只是从作文本身的好坏来作评论,与学生谈心的回旋余地更宽广。而对常规的不足之处,则用约定的符号来表示,师生之间有默契,大家一目了然。
这样深入肌里的欣赏,给学生带来的是深切的内心安慰。是那种“你很棒”、拍拍手等不可比拟的。这种来自于老师对学生本质的肯定,可以转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这应该是孩子最初的遇知音体验。
在这样批改习作的基础上,我们再来研究如何实施“一个也不拉下”的大表扬课。
一个教学班是一个整体。大表扬的理念首先要体现在对一个整体的评价上。对整体的表扬,有利于凝聚人心,有利于合力完成共同的目标。
试想,一位老师拿着作文本走进教室,充满热情地对学生说:我要祝贺大家,本次习作,所有同学的作文材料都新鲜别致,说明我们投向生活的眼力越来越强了。我为大家的进步欢欣不已。这样的课堂,把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轻快愉悦,整体效果一定是好的。这样的整体情绪,一定会被延伸到下一次的习作中去,产生连续不断的推动作用。一连串的推动,引起一连串的正向反应。
紧接着,老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各个角度,或读出全文,或读出段落,或读出句子、词语。学生读习作中的句子,老师读对这些句子的批语,像诗歌朗诵,像音乐重奏。对个人的评价成为全体同学分享,营造出过收获节般的效应。
学生上这样的课是充满幸福感的。学生会期待下一次的习作和下一次的大表扬式的评讲课。有老师半开玩笑地说:他们爱上我了。笔者认为,正是。爱的指数可分为三级:了解——理解——谅解,不到第三级,称不上真正的爱。爱所有的人都一样,一定包含着谅解的成分。你对学生做到了这样三级,学生也用这样三级来回报给你。作文评讲的大表扬形式,让你们彼此感受到了爱。
我们在不同的范围里,研究了不少大表扬式的作文评讲课。清晰了理念,积累了经验。有四堂大型研讨课,在巿、区内很多学校播下了幸福作文的种子。依次的执教学校和老师是:
建襄小学 陈信芳老师
求知小学 陈雅伦老师
世界外国语小学 林思毓老师
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 陈雯老师
笔者在这里向辛苦付出的老师一并致意。
原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语文教研员
朱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