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受公众敬佩?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11224人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敬业”排名第一(55.3%),其次是“坚守”(45.2%),第三是“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42.5%)。调查中,90.0%的人坦言,“罗阳式奉献”对自己有激励,80后、90后年轻人中比例略高(90.3%)。
罗阳事迹对你有什么影响?职业选择除了考虑生存、生活需要,是否还有使命的召唤?
肩负责任 更有担当
羽小然 (房产策划)
大约在2009年7月份,我的小表弟刘言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听说有“村官选拔”,小言报了名。几次笔试面试后被录用,被分到了远郊的一个山村。
对小言的这个决定,姨妈夫妻俩持的是反对态度。想当年姨父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受够了乡下艰苦贫穷条件简陋的苦。好不容易鲤鱼跃龙门,摇身变成了“城里人”,生了个“城里娃”,现在又把儿放回到农村去,心不甘情不愿。
可小言决心已定,行囊一背进了山。三年的时间,小言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一个不卑不亢、说话办事有条有理的优秀青年。
“跟姐说实话,我当初下乡是很盲目的。”小言说这话时眼里带着一点狡黠,“本科毕了业,连个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郁闷啊。一咬牙一跺脚,干脆去农村呆几年。想不到这一去,生活从此变得充实有目标了。”
三年时间,有酸、有甜、有汗水,也有过迷茫。刚去时,面对着“新农村粮食种植补贴”“母猪繁殖补贴”“护林防火、雨季造林”等工作,小言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跟着前辈一点点熟悉摸索,慢慢干出了经验。有一次,为了处理一起宅基地纠纷,小言调查、取证,东家走西家去,又耐心细致地一次又一次去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后,终于将问题圆满解决好。
下乡两年后,村里要修公路,将这项工作交给小言主抓。小言被压了重担,拿出十二分精神,从筹措资金、协调地界,到联系施工队伍、监督工程质量,小言不辞辛苦,忙里忙外,尽心尽力。路修通了,小言整个累瘦了一圈。
听小言讲着他这几年的经历,我们笑着说他有“奉献精神”。姨父语重心长地总结:奉献精神,其实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一种责任。做人,心里有了目标,有了责任感,才能更有担当。
是啊,现代社会太浮躁,许多人不是生活在自己的信仰里,而是生活在与周围人的对照攀比中。不少人为了金钱财富,为了利益享受,甚至不惜以身犯险。这些人在自己浑浑噩噩的同时,更带坏了社会风气。比起这些人,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生,是多么珍贵可敬!
让“鞠躬尽瘁”远离“死而后已”
南山一马(公务员)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的前半段让人感动,后半段则让人叹息。古往今来,这两个词就经常连在一起使用,几乎很少分开。
历史上最突出的例子当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的最初出处,就源自他的千古名篇《出师表》。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舌战群儒、三气周瑜、草船借箭,何等意气风发,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五伐中原,又是何等尽心竭力;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他身死五丈原,留下蜀汉统一大业未能完成的遗憾撒手而去。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诗中咏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现代家喻户晓的典型是焦裕禄。他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荒漠,年仅42岁就因疾病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临终前他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死后把他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成为催人奋进的榜样,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2012年11月25日,就在歼-15舰载机从辽宁舰上完美升空的第二天,歼-15研发项目现场总负责人罗阳,却因突发心肌梗死在工作岗位上与世长辞。
罗阳的事迹,令人崇敬,更令人叹息和痛心。出生于1961年的他,刚满51岁,黄金般的年华,正是大显身手的时候,本不该走得这么匆忙。但他同样没能逃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魔咒。
痛定思痛。我想得更多的是,罗阳的离世,是鞠躬尽瘁的必然结果,还是本可避免的不该发生的故事?健康与事业,是不可兼得的鱼与熊掌,还是一个都不能少的两个必备?
在罗阳的生前事迹中,有很多他不注重自身健康的细节,却被媒体当作优点大加赞扬。比如长期坚持“711”工作制,即一个星期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这是对健康和生命的严重透支。试想一下,假如他能够像对待科研事业一样,科学合理地照顾好自己的健康,多活数十年,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更大!
罗阳的离世,应当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希望每个正在奋斗中的“罗阳”,能在事业与人生的两个方面同时书写辉煌,而不是以生命的付出作为惨痛的代价。
多关心活着的“罗阳”
朱丽娟(电力工程师)
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在大连执行任务时突发疾病去世。经媒体报道后,他为国家、为国防工业无私奉献的行为感动了国人。然而,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如果罗阳病发于执行任务之前或之后,他的无私,他的敬业,他的坚守,他的使命感,还能被这样深入挖掘并传扬出来吗?
今年8月5日-6日,一场暴雨席卷车城十堰。我所在的供电公司奉命执行操作任务的三位员工,被洪水所困,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殉职之前,他们也就是普普通通的生产一线的变电操巡工,只是用操作无事故彰显着职业操守。他们生前,从未问鼎过先进劳模等荣誉称号;殉职之后,荣誉才接踵而至,他们瘫痪多年的家人、幼小的孩子才进入领导视野,得到了应有的照顾。
记得那些天,公司内网铺天盖地都是揪心的搜救信息,让人希望和失望交织。现场直播的追悼会上,低回的哀乐,让七尺男儿也淌下热泪。在悼词中,各级领导对他们生前的工作做了肯定,并追授他们诸如英雄、劳模、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感动之余,有位老员工哽咽地问:为什么非得等人死了,他们的先进事迹才会被发现,难道他们之前就不优秀吗?
别让我们的员工流汗又流泪。这种话经常出现在领导嘴边,可又有多少好员工在流汗的同时,也在默默流泪呢?
还是回到那3个殉职的同事身上。那个最年轻的30岁的小伙子,每个边远的变电站都有过他工作的足迹;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介男儿,十几年如一日独自伺候瘫痪在床的母亲,却从没因此讲过一次条件,错过任何一次重大工作任务;那位老司机,技艺高超,曾当机立断地排除过多次险情,挽救了很多员工的生命;三位英雄中唯一的女性,十多年来多次在技能比武中获奖,5000次操作无差错,可她得过的最高奖项也就是一个安全先进……
既此,我们在追思之余,在感动之余,能否转换思维,多关心活着的“罗阳”,给他们以实质性的温暖,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身心健康,愉悦工作,实现单位与员工双赢。
困惑的使命感
蓝色咖喱粉(设计师)
每次爸爸回忆起自己以往的选择,我们都表示难以理解:年少时投笔从戎,转业时有大把机会可选择,他却去从事所有人最不看好的教师这份职业。即便是做老师,作为一名部队转业干部,亦是单位重点培养对象,他却几十年如一日,教出的学生桃李遍天下,上课水平在全市有口皆碑,但直至离休,始终是一名普通老师。
问当初为何选择教师这份职业,回答很简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时百废待兴,要想国家富强,教育先行!”问为何一辈子就做一名普通教师,回答很简单:“当领导大家都抢着做,大家也都会做。而好老师不多,愿意做得人更少!”同期军事干校里的老战友聚会,爸爸的级别几乎是他们中间最低的,问是不是后悔当初的选择?答得很干脆,“没后悔过”!
我大学毕业,选择工作时,也有机会做老师,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理由是过于平淡。我选择了服装设计这一行。做设计很累,经常要跑市场、加班、出差。我想我很敬业,我也有我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我的理想和追求是升职、加薪!
后来又有做老师的机会,考虑良久,去了。原因是周围的人都劝,女孩子做老师多好,薪水虽然不是很高,但工作稳定、轻松,以后结婚生孩子,还能照顾得到家庭。
于是我成了一名老师。我想我很敬业——备课充分、教学认真、热爱学生。我始终记着爸爸一再叮嘱的那句话,“不能误人子弟”!开始时,我很享受做老师的感觉,我想我终于慢慢理解爸爸的那句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觉得我的职业是神圣的,虽然我最初选择老师这份职业的动机也许不那么高尚,但我真的越来越体会到这个职业赋予我的使命感。
但我越来越迷惑:自己选择这个职业到底有没有意义?每节课,随时有领导来抽查,教学的PPT要做得尽善尽美,找项目做课题写论文评职称远远比教学更重要,没完没了地应付各类考核检查,对学生不是爱而是纵容,因为学生的打分能决定你今年的考核,就业率高过一切……而你到底教给学生些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些什么,似乎已经越来越不重要。
我很迷惘。
需要敬业和坚守
哈皮 (策划)
那天下午去健身房,保洁阿姨正独自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罗阳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我吃了一惊,原以为除了单位集体组织或少数人因工作需要以外,少有观众会主动收看,何况她是一个与航母、飞机相距遥远的保洁员。那一刻,我不禁对这位早已熟稔的保洁员刮目相看,甚至有点肃然起敬。用延参法师的流行语来说,这位阿姨是用“绳命”在打扫啊,她的“绳命”应该是“剁么的回晃,剁么的井菜”啊!
电视机正巧在跑步机正前方,于是我一边跑步,一边陪着保洁阿姨一起学习了半小时的罗阳同志先进事迹。不想说得太肉麻,不过,认真听了半小时,还真是有点收获。虽然自己干的工作,算不上是什么伟大事业,上不能像舰载机那般飞天,下不能如潜水艇那样入水,即使有一天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最多也就评个工伤,给父母挣点抚恤金养老,默默无闻就走了。然而我想,即使是这样平凡的岗位,同样需要罗阳的两种精气神——敬业、坚守!
敬业,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就说健身房的保洁阿姨,岗位虽然很基层,社会地位也不高,但她敬业与否,对健身房和会员却会有很直接的影响。如果保洁员不敬业,可以在不显眼的地方偷工减料,也可以消极怠工,等到垃圾桶里的杂物漫出来再去收拾;相反,如果有敬业精神,健身房里就会整洁如新,会员们锻炼热了,外套脱下随手搭在什么器械上都不用担心被机油弄成大花脸。
坚守,也是成功所必需的一种可贵品质。平凡的岗位需要坚守,新人初入职场需要坚守,老员工长期驻守基层也需要坚守。坚守不是阿Q式的自我暗示、自欺欺人,而是心甘情愿,懂得“付出才有回报”,懂得“厚积薄发”,也懂得“没有百分之一百的公平”,才愿意接受和坚守平凡,乃至甘之如饴。
坚守或许是蛰伏的近义词,我相信,上帝从来不会对勤奋的人关上所有窗户,而机会也总是会垂青一直有准备的人。因此,有了敬业的基础,有了坚守的铺垫,野百合也有春天。
欢迎来帖
近日,北京救护车在路上得不到避让致使患者身亡的新闻,引发全社会关注与震惊。
一项社会调查中心对4499名网友进行的一项题为“我们社会为什么缺少礼让精神”的在线调查显示,高达95.2%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社会礼让精神缺失。其中,63.7%的受访者表示“非常缺失”。
有人认为缺少礼让,是社会竞争过烈惹的祸;有人说是因为“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都赶不上”。中华传统文明古国的公民,要不要补上礼让这门课?欢迎来本报《职场方圆》参与讨论。
(截稿时间:12月31日上午9时)
来稿请发E-mail:zcfy@wxjt.com.cn
电话:52921231
本版整理 施淑洪
【下期预告】
假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