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于笔耕的王双庆
任海杰
  任海杰

  得知滑稽大师王双庆离世,感到有些突然。他的身体一向不错,退休以后还经常在舞台和电视中露面。尽管近年来他以教学为主,总觉得他还会持续不断地给大家带来笑声。他从查出重病到去世,才短短的半年,令人唏嘘。

  王双庆的舞台表演以冷面滑稽著称,而他勤于笔耕的内秀,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里说一段我与他的交往。

  大约在1996年,我工作的《东方城乡报》开办一个周末版,我负责编几个版面,其中一个“幽默文摘”,内容为中外幽默和笑话的荟萃。因几乎全是摘录的资料,感觉“现时”的分量不够,于是想请一位大家来“镇版”。请谁呢?这时有同事说,以前王双庆曾为我们报纸写过稿,文字幽默风趣,他本身又是位滑稽大家,肚子里肯定有许多笑料。于是领导决定由我与王双庆联系。

  接通电话,王老非常客气热情,欣然答应为我们的版面写专栏。他说:知道你们的报纸是面向上海广大郊区读者的,郊区老百姓特别喜爱沪剧、滑稽戏,我平时积累了许多笑料,正好派用场。

  就这样,我们在版面左上角的头条位置,为王老开了一个“笑口常开”栏目,并请画家配了一幅王老的漫画。每周一篇千字文,王老不仅按时寄来(那时还没用电脑),而且文字书写工整,行文流畅,笑料百出,很受读者欢迎,而我每次一收到他的稿件,就迫不及待地展读,幸运地成为他的第一读者。

  在经常与王老联系后,我问他:你文章中那么多的往事趣闻,写来都活灵活现,历历在目,是怎么做到的?原来,王老出生在一个富裕之家,他读书时一直喜欢语文,后来因为热爱滑稽戏,才拜姚、周为师,走上滑稽演员道路。由于语文功底好,又喜欢动动笔头,长期以来,王老养成一个习惯,平时只要一听到有趣的笑料,就马上掏出笔记本记录,长年累月,这样的笔记本已积了好几本。王老说,这对丰富自己的表演艺术很有帮助,他自己创作的滑稽戏《看电影》《打电话》等,素材就来自于这些笔记本。现在报纸上的专栏文章,也得益于此。原来,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幽默笑话,是王老几十年的用心积累、辛勤笔耕、厚积薄发啊!

  与王老联系的次数越多,越感到他是位和蔼热诚、平易近人的老人,一位邻家老伯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曾寄给我一张他的签名照,他还关心询问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情况,令我倍感温馨。一次,为了稿件的事,他打电话到我家,我正好外出(那时还没有手机),由我女儿接的电话。回家后女儿对我说,刚才一位老伯伯来电话,老客气的,问我:小妹妹,你爸爸在家吗?还和我说了一些老噱老开心的话。我对女儿说,他就是你在电视里看到的王双庆老伯伯。这次王老去世的消息,也是女儿上网第一时间告知我的。

  后来,因为我们的报纸改版,“幽默文摘”停办,而与王老的这一段交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谨以此文纪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我国中东部严重雾霾直击
   第A06版:评论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夜光杯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连载
   第B07版:阅读
   第B08版:职场方圆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资讯生活·旅游
崇明土布忆旧
勤于笔耕的王双庆
“贫而无怨难”
寒夜
游子身上衣
图片新闻
巴金在泉州的足迹
新民晚报夜光杯B04勤于笔耕的王双庆 2013-01-15 2 2013年01月1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