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眼瞅着检查日期愈来愈近,汇报材料还没眉目呢。领导见我平时喜欢码个字啥的,便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为了让汇报材料更加鲜活“接地气”,还特意组织“三集五大”建设参与人员集会,各自谈了工作推进的方式方法以及节点进度,聊家常式地说说建设者的感人事迹。末了,领导发话,这两天朱工要撰写工作总结,请大家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回答朱工的问题。
闻此颇为忐忑,写总结于我并非头一遭,而采取着这种开门摸素材、写实话讲真话的总结还真是头一回。当我满脸问号离开时,领导喊住我,嘱咐我,少写官话套话,突出亮点。当然,也别回避问题。
以前写材料,都是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以什么为抓手开展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其后再一二三四进行罗列。这次我准备摒弃这个套路,用通讯的形式写。
正好那天分管采集的领导上午给我打过电话,询问本月指标完成情况。而让我感动的是,半个月前,“三集五大”新机构成立,该领导已被告知不再分管该项工作,可他仍牵挂之。灵光一现,这,不是最好的切入点吗?
以建设期间常念的“严、新、实”三字经写开去,将建设者们讲述的感人瞬间穿插进来,3小时,仅仅3小时,一篇“接地气”的汇报材料即告完成。
翌日提交领导过目,领导连说好。稍加润色后,形成正式材料。还说,展板、电视短片就按这份材料的模板来做。
检查过程我有幸全程参与。检查组长对展板、电视短片以及汇报材料大加赞赏,问是怎么想到如此摒弃习惯写材料的,还说一定很是费了一番心血吧?
领导哈哈笑了,如实汇报了3份材料的诞生过程。检查组长说,一份总结3个版本,这又是一个工作亮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