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座位,不是指职位,更不是指官位,而是指普通百姓人人都要用的凳子、椅子。在咱们上海,尤其是公共场所,能坐的位子太少了。
或许因为年岁老了,体力差了,走了一段路,或提了一些东西,总想找个地方坐一下,歇一歇,但往往很难如愿。不要说马路、广场、车站,人头攒动,能有个立足之地已不易,哪能允许你笃悠悠地坐着?就是商场、公园,虽有几张椅子,也早已人满为患,粥少僧多,老头老太、体弱残疾者、病人孕妇之辈,往往是抢不到的。
近年来,银行、邮局这些单位随着硬件的改进,为顾客设置的座位明显地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各公交的停靠站,也尽量设了些座位,但由于是金属构件,夏天太烫,冬天太凉,加之座面过斜很难坐稳,殊为遗憾。有些公园或街头绿地的靠椅设置虽好,但设计制造时欠考虑,维修护理又无专人负责,风吹雨打,耗损较大。就是可坐的,或小虫蚂蚁太多,或漆水较黏,坐着也不舒服。其实,这些区区小事,对偌大的上海来说,该是不难解决的。
另一类现象是影院、剧场、展览馆和某些商场,虽设有一些座位,但被围了起来,不买它里面的咖啡、饮料是不许进去的。这真是霸王条款,我花了数十上百元买了电影票,为等开映却连一席之地都不能歇歇,世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有人也许会说,这事虽小,但确实难办。该设的座位很多,线条紊乱,谁来牵头,谁来管理,谁来维修,讲不清楚的。加之,如今不文明的市民不少,你设了椅子,他来躺着,甚至在此过夜,你拿它怎么办?这倒是真的,高安路衡山路口那块小小的绿地,有几张长椅,就常常成为流浪汉的憩息地。虽地处市中心,周边又有新华社上海分社那样一些大机关大单位,也不见有什么人来管一管,倘这类椅子再多设下去,不就更不可收拾了吗?
我只能说,由此可见我们社会管理力量的薄弱,明明是件百姓需要的好事,因有人干扰就因噎废食地取消吗?该谁管就要好好管起来,搞不清楚该谁管就设法搞清楚,都是在政府领导之下嘛,有什么理由搞不好呢?记得世博会预展时,可供参观者歇息的座椅极少,大家意见很大,迅速反映上去,领导一重视,没几天上千张座椅就安置好了。世博会期间该做的事那么多,这件小事照样完成,如今在常态下,反而办不成了吗?
关键是观念,“以人为本”不是嘴上说说的,“改善民生,创新管理”也不能只停留在报告上。看看其他国家,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公共场所的座位问题都解决得比我们好。“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该动手解决一下了,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也为了全社会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