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生前家住北京市委党校的宿舍,利玛窦墓就坐落在车公庄大街的党校院中。那个地方公共汽车的站名叫三塔寺,据说先前有寺在此。不远处有家很著名的清真餐馆。我无数次地去过党校,沐着树荫,围着墓地,不知转过多少圈。墓东是党校礼堂,墓北是教学楼。墓墙外有大树,看样子有好几百年了。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来华,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1610年去世。死后神宗“与以陪臣礼葬阜成门外二里沟嘉兴观之右”。利玛窦以适应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以传授西方科学知识为布道手段,传着教,传着西方文明,同时把我国的科学文化成就介绍到欧洲,做着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中国最早版本的《几何原本》,就是他和徐光启合译的。
三塔寺东边一站叫车公庄,在这个先前的中国“庄”里,佛寺、基督教徒墓、党校、清真餐馆,还有更多的过着世俗生活的百姓,就这样和平共处着。中华文明的包容性,由此可见一斑。
中华民族多是无神论者,但中国人口众多,所以信教的总人数也相当可观。中国有宗教,无国教,土生土长的道教也没能成为国教。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信宗教,有的即便信了,也不见得有对待祖先一样的虔诚来对待宗教。但中国人对待宗教的心胸又是天下最为宽容的,极少有异教徒之间的互不相容。所以,几乎什么宗教都可在中国生存,并且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同时生存。
中国人把“忠仁孝”放在极高的位置上,对国忠,对人仁,对祖孝。我们善于与各色人等共生存。所以,所谓文明的碰撞,在中国不如说是文明的交融。只要不存排他心,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有立足的丰厚土壤。也许正是有各种文明的交融,才使得中华民族如此的强大,如此的包容。信仰和谐相处,才有最美丽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