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游历影像
     
2013年01月2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尔巴特街的畅想
———游历影像
刘 沙
■今天的阿尔巴特街充满了艺术和时尚的感觉,画面蓝色的建筑就是当年普希金的故居   刘 沙 摄
  刘 沙

  萨沙·潘克拉托夫从楼里出来就向左拐弯,朝着斯摩棱斯克广场走去。 

  姑娘们结伴在“阿尔斯”电影院附近蹓跶着,她们看似漫不经心地翻起大衣领子,一个个都抹着口红,卷了睫毛……阿尔巴特街上入秋后的时髦。 

  阿尔巴特街上的一天结束了,苏联造的“戛斯”牌和“阿莫”牌汽车在沥青路面上奔驰着,追过一辆辆老旧的马车…… 

  这就是雷巴科夫笔下的阿尔巴特街。雷巴科夫的这部自传体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描写了阿尔巴特街上一位名叫萨沙·潘克拉托夫的年轻人的苦难命运并以他和一群年轻人的人生为宿影,折射出了三十年代苏联社会的现状…… 

  雷巴科夫这位出生并且成长于阿尔巴特街头的前苏联著名作家,跟他笔下的那位叫萨沙·潘克拉托夫的年轻人的命运几乎是一样的。1911年出生于阿尔巴特街的雷巴科夫,在1917年十月革命起义的当晚,竟然被父亲抱着冲进了冬宫,那年他才6岁。 

  6岁就“参加革命”的雷巴科夫,在22岁时因为出言不逊而被苏维埃的秘密警察押往西伯利亚流放。卫国战争爆发后,雷巴科夫以劳改犯的身份上了前线。晚年的雷巴科夫说,其实萨沙就是他自己。当他22岁被流放至西伯利亚时,他已经开始酝酿《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这部自传体小说了。 

  阿尔巴特街是莫斯科中心的一条历史悠久的老街,十月革命前这里是俄罗斯贵族和一些著名作家诗人的聚集地。比如街上那间著名的布拉格饭店,就曾经是尼古拉二世的寓所,而阿尔巴特大街53号则是普希金的出生地,诗人在这里度过了12年无忧无虑的快乐日子。 

  有意思的是在小说《阿尔巴特大街的儿女们》中,主人翁萨沙·潘克拉托夫竟然是普希金的邻居。雷巴科夫说,因为他崇敬普希金,所以他把“他”的家安在了阿尔巴特街51号。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阿尔巴特街成了艺术和奢侈品的代名词,几乎已经没有人会去体味感受它曾经的悲情。1930年苏联开始了肃反运动,仅阿尔巴特街上就有300多人被投入监狱流放西伯利亚。在这300多人中有很多是知识分子和学生,雷巴科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半个多世纪以后,雷巴科夫告诉了世界,阿尔巴特街上曾经的不幸。 

  身边是川流不息的人,是艺术家、是时尚的女孩……而我,却在寻找着萨沙、马克希姆和瓦丽娅。因为阿尔巴特街上流淌着他们的青春岁月,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走在这条街上,我却能感受到那些被过早摧残的年轻生命,依旧在绽放依旧在燃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5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评论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服务指南
   第B03版:财经/大势分析
   第B04版:财经/投资理念
   第B05版:财经/百姓沙龙
   第B06版:财经/投资基金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拍卖指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0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文观察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纸上展厅
   第B12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
   第B16版:连载
艺术家的苦与乐
谒利玛窦墓
冬天的树
风干肉
阿尔巴特街的畅想
我写《穿越密西西比》
集邮给我带来快乐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阿尔巴特街的畅想 2013-01-26 2 2013年01月2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