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四合,周围一片寂静。我独坐在书桌前,面前是一本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夜晚的凉风吹进来,“哗哗”地翻动着这如水的文字,我陷入了无尽的沉思。
今天上午,我到书城逛逛。刚进门,就被这人声鼎沸的场面给震住了,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某热门网络小说作家的签售会。只见一屋子年轻的男男女女激动地手捧着装帧精美的书,不断地踮脚作望眼欲穿状。我无意在此驻足,拨开一层又一层的人群,直到听不见这喧嚣时,已然是书城的角落了。
我俯下身查看,这里的书仿佛是许久没有人翻阅过,封面上都蒙上了一层薄尘,然而在暗色的书页上写着的却是鲁迅、钱锺书、莎士比亚……“这里都是名著,”一直站在一旁的老店员走过来,热切地推荐道,“一律半价”。
那一刻,我的心中说不出是怎样的滋味:一些轻飘飘的文字大受追捧,而名著——沉淀了多少智慧的厚重,却在此廉价销售!我多想仿那魏晋时的贤士长啸一声以解烦忧,可我不能够,只能默默地买下一本《伊豆的舞女》。
一页页翻开这本书,心慢慢沉静下来。那狭长的田埂,木屐的叩击声,舞女优美的手势和轻轻浅笑的侧脸……一切都清澈得如一泓秋水,但却仿佛离如今的人们太遥远了。
听父亲说起过,他在我这个年纪曾执著地步行着去学校,省下车钱,只为从新华书店买一本名著,然后欣喜而享受地细细读它。这种风景,这样的虔诚与庄重在我们的心中仍剩下几分呢?君不见,这快餐式生活的盛行,鼓动了多少年轻的心!
我认为,人应该是“两面派”:在白日里放开去热烈追逐,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洗涤自己的心灵。一个人内心的最深处须是宁静和安详的,这样他才不会一味奔跑而忘了自己的追逐的最终意义。肥皂泡虽在阳光下一时闪耀,终究一点即破,而真正给予生命沉甸甸分量的东西,不张扬,却散发出洗练隽永的光泽。但若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被浮躁所笼罩,那么在繁华的表象背后,将是一片心灵的罗布泊。
难忘在临走时,那位老店员所感叹的:“再这样下去,我这里恐怕也要让位了。”我懂“让位”是什么意思,并惊愕于这苍凉的语气,这静静阅读一本好书的身影,真的要被时代的巨轮碾碎了吗?
救救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