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卖凤梨酥的地方很多,不谙门径的大陆客往往见“凤梨酥”三字就买。仔细观察,同样一盒凤梨酥,价格竟然要相差三四倍,让人完全失去方向。我就此请教台湾朋友,他坦言,里面有质量和品牌的差异。举个例子,有些价格过于便宜的凤梨酥,内中的凤梨(菠萝)却是用糖冬瓜冒充的!台湾最有名气的凤梨酥品牌叫维格,不易得,非到专卖店不能买到。味道好,价格也贵。我问台湾朋友为什么这个品牌的凤梨酥那么受欢迎?他说,一是质量好;二是选料正宗(我还听说有选料新鲜一说);三是广告做得大。维格凤梨酥最牛的地方,是卖出的每一盒内都放着一张小卡片,上面标着这样的文字:“您购买的本盒维格牌饼家凤梨酥礼盒是1992年起维格贩售的第……盒,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非常重视您的宝贵意见,欢迎告诉我们。”注明第几盒,既显示了负责任的意思,顺便也炫耀了一下自己的底蕴。1992始创,历史不长嘛,但人家很自信。小玩意居然搞得那么大,值得大陆同行借鉴。据说维格的生意太好了,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大陆著名企业复星集团有意参股投资,或许想通过资本运作,把它引入大陆也未可知呢。
扯开来说一句,前些日子我到广西,在南宁机场看到有卖凤梨酥、芒果酥、榴梿酥等,这些,自然是当地引以为豪的特产。一尝,略微有点遗憾:坚韧不拔!差不多要把牙齿拉掉才扯下一块。有牙口松动需要拔牙且医保尚未覆盖者,倒是可以一试。
买凤梨酥的同时,许多人会听导览(台湾叫法,与大陆“导游”相同)的话,买些花生牛轧糖品尝。
台湾的花生牛轧糖有那么好吗?是的。
关于牛轧糖的来源,说法众多,其中一说是西班牙人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时期,由传教士将此糖传入台湾,再由台湾辐射大陆。不管怎样,台湾的牛轧糖相当出名。那里的牛轧糖多标榜“纯手工”。怎么个“纯手工”法?我不在糖厂车间帮工,哪里会晓得那么多!就“纯手工”这个词,可以想象与幼儿园小朋友捏橡皮泥差不多。可是再一想,台湾“纯手工牛轧糖”那么多,该要吸附多少人就业?真不敢往深里想。也许只是往糖里撒花生粒这一道工序吧。比较直观一点的是,一颗糖,切割下来,四面毛糙糙的,不光滑,若是机器运作,断不会如此。不管怎么样,把台湾牛轧糖称为高品质的牛轧糖,是实至名归的。
手工花生牛轧糖,听上去很美,做工也不复杂,关键是你想到了吗和是否坚持。当初牛轧糖出现,哪里会是机器制造(我曾有专文漫谈牛轧糖的前生今世)!新疆喀什泽普某农庄发行的当地特产大礼包里有时会附带一罐花生牛轧糖,是不是“纯手工”,我倒没注意,味道也不错。看来,过分追求产量和依赖机器,未必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尤其对于食品行业来说。
有一个现象,你绝对想象不到。在台湾,茶叶蛋(酱蛋)相当风靡,甚至大有引为“特产”的味道。台湾人喜欢吃“丸”类的小吃,这从路边摊中一望可知。同样的,台湾人喜欢吃茶叶蛋(酱蛋),也可以从他们的言谈中流露出来。
台湾的电视里曾经播过一档节目,专门讨论茶叶蛋。每个嘉宾都喜形于色,对茶叶蛋评价很高,充满自豪。其中很可笑的一幕,是一班人扯到大陆为什么没有卖茶叶蛋的。讨论来讨论去,结论却极其荒谬:大陆人吃不起。
真是这样吗?自然是扯蛋了。
台湾是个资讯发达的地区,唯独对于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真实状况非常隔膜,于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