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员
轮到休息倒头睡去
列车长孙鑫磊剃个小平头,戴副眼镜,他和他的45名同事一起,3天4夜跑一个来回,在上海休息两天,再开始新一轮的征途,“节前都是这个节奏。”
3天4夜的征途中,乘务员们实行“两班对倒”,即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再接着工作8小时,“一节车厢大约坐着120人,超员站着40人,我们送水、搞卫生、引导旅客上下车、帮助旅客解决问题……8个小时下来,到了宿营车,只想倒头就睡。”孙鑫磊说。
茶水工
只穿单衣汗水湿透
茶水工李连宝和两个同伴负责整列车的热水供应。绿皮车还保留着煤炭锅炉烧水的设备,李连宝的工作就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热水推到每节车厢的保温桶里,“烧一次水要半小时,再送,每次要花将近两小时。”
做了20年的茶水工、如今已56岁的李连宝说,茶水工比乘务员人数少,所以休息时间更少,基本就是打个盹,又要醒来烧水、送水,“即便打瞌睡也心里惦记着炉子,既不能烧干,不然会有火灾隐患,也不能让锅炉熄火,因为熄火重新点火,非常费时间,所以要恰到好处地添煤。”
临上车时,记者看到李连宝手上拿着几件单衣,“这就是我的工作服啊,烧锅炉、送水都很热,只要穿一件单衣,还会被汗湿透,所以多带几件换一换。”
餐车长
5元盒饭消费得起
餐车长朱开明告诉记者,餐车5个服务人员,全程24小时为旅客服务,休息主要靠返程旅客人数少需求也少的时间段。“坐绿皮车临客大多是农民工,他们很多人都习惯路上吃方便面,我们提供的餐食是一种补充,10元的盒饭两荤两素,5元的盒饭一荤两素,是农民工旅客也消费得起的。”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