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婚事就这样成了定局
琴秋注意到,沚姐的肚子更大了,有点往下坠,她有点儿担心地问,什么时候生?这时沈老太太从屋里冷不丁地走了出来,她刚从乌镇来上海没几天。这可是琴秋没有防备的,不知何故便有些慌乱起来。孔德沚笑起来,有些得意地对琴秋打趣道,你也有窘迫的时候?沈老太太倒很从容,她说,窘迫什么,一回生,二回熟嘛。你们都坐,坐下来说话。她又用手指指孔德沚的腹部,说,当心,身子要紧哩。然后就有意无意地打量琴秋。沈老太太这是头一次见琴秋,但早就听说了她的名字,她也试探过泽民,泽民只是含含糊糊地笑。问孔德沚,孔德沚更是含笑不语,问急了才回说,这事只有泽民自己清楚。现在见了人,沈老太太放心了,琴秋的端庄沉稳很使沈老太太满意,她就想尽快促成这件事。琴秋坐了会儿就要告辞,沈老太太婉言相留,说,急什么呢,吃了饭再去。
孔德沚就对琴秋眨眨眼睛,示意她老太太别有深意。琴秋有些难为情。老太太又说,德沚这一胎,像是个儿子,到时候免不了要煮红鸡蛋,琴秋一定要来吃的。孔德沚就把话接了过来,故意不看琴秋,而对沈老太太说,再下来,我们就该吃喜糖喽,是不是?沈老太太乐开了怀,大笑起来,说,是,是。她把脸转向了琴秋,正要说什么,泽民回来了。他见母亲那么高兴,就问,有什么喜事?沈老太太答道,你问琴秋!琴秋一扭身跑进了里屋。婚事就这样成了定局……
然而,这件事对五相公而言,并不是一件称心如意的事情。琴秋不是一般的女孩儿,从小到大,寄托了五相公太多的人生期望。在五相公看来,婚姻是人一辈子的大事,更何况像琴秋这样的女孩儿,婚事应该办得体面、风光,他甚至把整个家族的荣耀和声誉都暗暗寄托在了琴秋身上。当他得知琴秋即将成婚,便写信让琴秋回去,他要亲眼看着这桩婚事操办得热热烈烈,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儿一袭红妆,在一片吹吹打打声中,坐上花轿,被新郎一家喜气洋洋地接走。然而,琴秋没有回去,只是给父母亲寄回去一张她和沈泽民的便装结婚照,信上告诉父亲,她和泽民都是新式青年,结婚自然就免去了一切繁文缛节,办得尽可能节俭。
五相公不能理解,并为此而感到伤心。他万万没有想到,琴秋也竟如此草率地打发了自己。唉,女大不由人哪!五相公发出无可奈何的一声慨叹,五相公一点也不知道琴秋所追求和从事的事业,而她的事业已经注定她不可能再做一个平常普通的小女子了。琴秋已由共青团员转为一名正式中共党员,当她举起右手的那一刻,浑身的血液仿佛凝固了。她屏住呼吸,一字一顿地发出誓言,要为一个伟大的目标奋斗终生。那时候,全中国的共产党员加起来不足千人,张琴秋是其中之一。这样的女子,她怎么可能放下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去做一个花枝招展的红妆嫁娘呢?五相公不知道这些,他当然也不知道,琴秋是多么想得到父亲的谅解,可在当时的形势下,有些事情没法向亲人说得透彻。
沈泽民、张琴秋婚后不久,上海发生了“五卅惨案”,罢工、罢课、罢市的主张很快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一时间,上海的工厂关门,学校关门,街面上也关门闭户,被租界雇佣的中国巡捕也放下武器罢岗回家,他们也认为,中国人不能打中国人,这是最起码的道德。整个上海在萧条的气氛中蕴含着一股强大的反抗暗流,摇撼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美梦,这是他们所不甘心的,因而激起了他们更大的报复举动,英、美、意、法等军舰上的陆战队全部上岸,企图血洗上海,他们最先占领了上海大学。上海市总工会联合全国学生联合会、上海学生联合会、各马路商界联合会,组成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工商联合委员会,作为公开的指挥机关,中共中央站在斗争的前沿,并把斗争扩展到了全国。北京、广州、天津、济南、汉口等几十个大中城市和唐山、焦作、水口山等矿区都举行了成千上万人的集会、游行和罢工、罢课、罢市活动,全国各地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这次运动,到处响起“撤退外国驻华的海陆空军”、“为死难同胞报仇”的怒吼声,并自觉抵制外货,视英货、日货为“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