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他们还站上了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凭借一曲《祝福吉祥》赢得全场掌声。2011年和2012年,乐团两度回藏演出,引起轰动,他们也成了第一支全部由藏族孩子组建的管乐队。
“绝大多数孩子一开始完全看不懂五线谱,但现在他们已经能够娴熟地表演,表达出少数民族孩子特有的真挚情感。”乐团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单簧管演奏家汪健不无感慨。
安抚思乡之情
为了培养西藏孩子的才艺特长,共康中学多年前就在选修课中开设了管乐演奏课程。2009年,在此基础上,市教委委托上海交响乐团正式组建共康中学藏族学生管乐团,包括汪健在内的8名演奏员每周两次来校辅导。
初三女生达娃央宗是乐队黑管首席。当初她被分配吹黑管后,一开始的兴奋劲很快被枯燥的训练所取代,她好几次想打退堂鼓。乐队老师和班主任周明辉不断鼓励她坚持下去。
半年后,达娃央宗第一次吹出了旋律;学校新年音乐会上,她和伙伴们第一次用西洋乐器吹出了《青藏高原》,震撼全场。少小离家,很多女孩初到上海时常想家、掉眼泪,然而,音乐让她们的情绪得到抚慰。“吹一曲《天路》,就像回到了家,很放松!”女孩德青拉措捧着心爱的萨克斯告诉记者。
学会沟通技巧
汪健介绍,乐团在曲目选择上重视配合,而非个人炫技。上交的老师们带学生参加夏季音乐节专场音乐会,和来访的德国学生乐团一起排练,以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一首首世界名曲,把藏族孩子带入古典音乐的殿堂。
“乐团的孩子,上课注意力特别集中,做事效率很高。”周明辉说。初三男生索朗群培最欣赏的音乐家是巴赫。他觉得,作为声部长,自己学到的不仅是音乐,还有与人沟通的技巧。一天上午,他和一名室友兼乐团队友因为一件小事吵翻了。但是,当天有演出任务,两人同在低音声部,排练时不可能不交流。“起初我们都不想理睬对方,但是不知不觉地,我们就因为几个音的处理说起话来。”索朗群培说,完成演出后,他们有说有笑离开会场。
如今,共康中学管乐团成了本市民族教育的一张名片,老师们正在制作有关管弦乐常识的课件,用于全校音乐普及,为更多藏族孩子打开认识世界的窗。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