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喜
从第一位演员出场开始,现场观众就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孙重亮说,几个演员唱毕,自己的心就定了。演唱会的导演王青告诉记者,自己坐在观众席上注意到,不少外国观众一直很兴奋地盯着舞台上看,台下观众的兴奋程度甚至超过了台上的演员。王青认为,这虽然是一场演唱会,但每一位演员都是化装彩唱,还在舞台允许的情况下加上了部分身段,而且整台演出不同行当、不同角色的“色彩”非常丰富。演员一出场,观众首先会打量、研究他们的服装、头饰等,演员开口后观众又能欣赏到不同行当的不同音色,不同的表演风格等,所以观众始终保持着兴奋的状态。
磨合之难
上海京剧院此次在维也纳演出的合作者是德国慕尼黑交响乐团,一个从未与中国传统戏曲有过合作的欧洲交响乐团,而合练的时间只有两三天,其难度可想而知。慕尼黑交响乐团负责人阿耐特·约瑟夫直言,中国传统戏曲的打击乐让演奏员们有些不知所措,第一天的排练特别困难,但随着对中国戏曲渐渐了解了一些后,就有了“找到家”的感觉。阿耐特说,其实西方歌剧的发展过程中也曾有这样一个阶段,乐团是跟着演员走的,只不过对于中国传统戏曲,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进入、什么时候停止。第一天艰难的合练之后,孙重亮还受邀给慕尼黑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简单讲解了京剧的基本知识。演唱会的指挥王永吉说,第二天的合练进步就非常大,一旦理解了、找到了,就能很快合上了。不过对于完全不了解中国戏曲的慕尼黑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来讲,传统戏曲的摇板、散板还是让他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而一场徽腔京调演唱会,主要的伴奏乐器一会儿是京胡、一会儿是笛子、一会儿是唢呐,也着实把他们搞晕了。不过演出结束后,演奏员们对于有这样一次合作机会还是感到非常开心。
想念之深
演出安排在维也纳当地时间2月9日晚上,也就是中国除夕夜,很多演员都是第一次“年夜”在国外演出。戏曲圈素有年底封箱的习惯,虽然现在这个旧习俗大家未必严格遵循,但大年三十晚上唱戏却还是非常少见的。9日下午,演员们和慕尼黑交响乐团进行了演出前的最后一次排练,而这时国内正是吃年夜饭的时候。京剧演员蓝天感慨地说:“现在家里正吃饺子呢,我们在这里吃泡面,爹娘都在国内,所以格外想家。”因为想着要在外过除夕,剧团的演职人员中甚至有人把擀面杖都带出来了,打算在异国他乡包一回饺子。可是排练的日程紧,在维也纳也难找到包饺子的材料,围着一堆作为晚饭的面包三明治等,大家只好过起了“嘴瘾”,纷纷回忆起往年在家包饺子的“战绩”。当天17时整,也就是北京时间除夕24时,后台顿时热闹起来,正在做演前准备工作的演员们纷纷互道新年好,大家一句接一句地说着拜年的吉祥话儿,史依弘还作势要放鞭炮,举着手、嘴里学着鞭炮声,后台充满了过年的味道。
特派记者 王剑虹 (本报维也纳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