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妈妈第一次来到咨询室的时候,还没有开口就已经泪流满面。因为这个不争气的儿子,这些年来,她已经遭受了无数的歧视。以前每次被老师叫去学校回家,她都要拿扫把狠狠地打儿子,但这愣小子就是不吭声不讨饶,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儿,结果总是她自己打得手软才停住。作为母亲,看见儿子身上红红的扫把印,她也心疼啊,但儿子实在不争气,除了打,又有什么办法呢?说来也怪,这孩子倒是不记仇,虽然平时被打得凶,对妈妈还是很亲热的,在家高兴起来甚至还会主动帮妈妈做家务,妈妈生病也是他最着急,端茶倒水地守候在身边。一想起这孩子,妈妈心里就如打翻了五味瓶,爱恨交加,除了哗哗的眼泪,不知道还能怎么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耀有些不情愿地被妈妈带来咨询,刚开始与咨询师谈话时也显得心不在焉,低着头,随手拿了几张桌上的餐巾纸,不断地撕成一条条,扔得满地都是。他随意哼哼哈哈地应答着,一脸无所谓的表情,也许在他心里,这次只不过换了个地方,再一次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而已。当咨询师把从他妈妈那里收集来的他的好行为一一说给他听,并且告诉他,根据妈妈所说的这一切,咨询师认为他一定是个好孩子时,耀一下子抬起了头,腰杆也挺直了,满脸吃惊地问:“老师,您真的认为我是个好孩子?”看见咨询师肯定地点头,耀一下子起劲起来,他告诉咨询师,自己特别喜欢做航模,做得可好呢,只是谁也不看好他的能力,以前一直没机会参加比赛,下次一定要带过来给咨询师看。那天离开咨询室的时候,耀的神情与刚来时判若两人,临走还不忘把弄脏的地上打扫干净。
接下来的一周,耀在学校的行为明显有了改善,但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在一次次咨询中,咨询师不断肯定耀的进步,并且抓住他喜欢航模的优势,指导耀的妈妈去学校说服老师,给耀提供进入航模课外兴趣小组的机会,帮助耀在航模小组中发挥特长,发展自己的优势,从而建立自信,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重塑自我形象。终于,耀不再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了,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终还考入了高中。
积极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颗生命的种子,这颗种子包含了孩子成长的生命优势,需要家长去发现、去提供合适的土壤让种子发芽,成长,而一旦能够破土而出,孩子将爆发出生命的正能量,成长为有用之材。关键在于早期阶段家长能否发现与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