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流勇退,需要勇气和时机
“陈老师您该去拍电影,现在电影多火啊!”
“今年您会上春晚吗?”
“您下一次演话剧是什么时候?”
《老宅》演出前,陈佩斯第二次敲过锣后,逐渐熟络起来的观众争先恐后发问。很多人都掏出手机拍着视频。
“你看我现在无论走到哪儿,见到观众就会有人告诉我,我特别喜欢你那小品。我其实心里也高兴,我会说是吗,谢谢,谢谢。这不是钱能买来的,他们一看见你,一团温暖就过来了,我真的特满足。所以我特感激,我曾经拿出那么多时间来给他们,那么多钱在我们身边飘走,但世道是公平的,以心换心,这就是中国人。”陈佩斯说。
历届春晚基本都在每年7月建组,历时半年筹备成型。“陈佩斯和朱时茂他俩都是很严肃的创作者,他们会用很长的时间来打磨,不达到自己的要求,宁可不上。”黄一鹤说。
“一个节目从创意到最后演出,至少半年。”陈佩斯说,“春节之前各种慰问的演出又多,我们就天天看着那钱从身边飘走。我俩住在剧组的招待所,一觉醒来,几千块就没了,当时几千块可不得了。这种看不见的损失,我跟老茂不知道有多少。我们不像有些人,满天飞着还来演,到点才来。我们不是,我要答应你了,我就跟你一起泡在这儿,拿出时间来做。”
在很多观众的记忆里,《警察与小偷》是经典作品,但却是陈佩斯最不喜欢的一个春晚小品。它原本要在当年的公安部春晚上演出,那一年,因为陈佩斯创作的《万国运动会》没能通过审查,导演组于是从公安部要回了这个小品。按照陈佩斯的设想,这个小品应该采用单机拍摄,做成短片。他跟导演组最大的分歧是,这个节目可以录播,剪好了到时候播出去就完了。动作性,是他眼里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地方。通过电影剪辑的特效和蒙太奇的魅力,可以最完美地体现他要的效果。但导演组坚决不同意,而且对故事的篇幅进行了大幅删改。陈佩斯想不通:你直播观众不也是在电视里看吗?怎么就不能播一个短片呢?“所以很多矛盾一直都在累积,累积。”
除创作理念的分歧之外,又一场风波加剧了双方的矛盾。1999年初,朱时茂拿着一套VCD光盘找到陈佩斯,那是央视国际总公司未经二人许可擅自发行的众多明星历年春晚作品合辑,其中就包括他们以往8届春晚的全部作品。“其实这事在那两年前就发生过,当时我们就跟他们提过,他们也承认了错误,发来了正式的书面致歉。”陈佩斯说,“现在居然又出了光碟。我们就让律师找他们去了,结果人家的话还说得很难听。那怎么办?告呗!”
据朱时茂回忆,“一审他们输了,法院判他们赔偿30万版权费,并且公开赔礼道歉。后来他们就上诉,上诉的过程中,台领导在办公会议上说,谁和他们关系比较密切,找人疏通一下,能不能私下和解。后来文艺中心的导演赵安就过来和我们吃了个饭。”
在这之后,陈佩斯和朱时茂又重新投入了1999年春晚小品的创作中。“那一年我和佩斯搞了一个《江湖医生》,离直播还有3天的时候,赵安给我们打电话,让我们换节目。我说再也不合作了,一气之下我就到美国过年去了。”我问朱时茂: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正常的审查原因导致换节目?“他拿谁的节目,都不该拿我们的!”朱时茂说。
1999年这一年,春晚一共有11个语言类节目,小品占了8个。第九年参加春晚的赵本山首次携手宋丹丹,带来了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山丹丹”组合应运而生。伴随着陈佩斯、朱时茂两人毅然决然的背影,春晚的一个小品时代结束了。
从1984年到1998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一共11次登台。“急流勇退,既需要勇气,更需要一个时机。我很庆幸,我们撤的时候正好有人替我们。”陈佩斯说。
大道喜剧院
2012年7月25日,陈佩斯和朱时茂又一次同时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在北京21世纪剧院地下一层的小剧场门前,陈佩斯担任艺术总监、朱时茂担任名誉顾问的“大道喜剧院”正式开张。
“今天没有红地毯,朱时茂觉得特委屈。但我们没有红地毯,就算有,也不铺,老茂你知道为什么吗?”陈佩斯当着到场媒体调侃朱时茂,“我们是搞喜剧的人,就要把身段放低一点,姿态放低一点。”“哦,我说难怪你选在地下室呢!”朱时茂回他,“我刚才看了一下,这个小剧场在北京来说,应该是最好的地下室了。”
创办“大道喜剧院”也是陈佩斯的父亲陈强生前的心愿,他希望儿子能有一块自己的阵地,向年轻人传授积累多年的喜剧理论。经过面试考核遴选的10个年轻人成为大道喜剧院的第一期学员。这群几乎零基础的孩子,在陈佩斯本人以及中戏等专业艺术院校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学习推开喜剧之门。
就在2013年春晚紧张筹备的同时,陈佩斯正在培训第二批学员,大道喜剧院的第二部驻场作品《老宅》也正在小剧场演出。这是陈佩斯继《阳台》之后,亲自担纲导演和编剧的第二部作品。几年前,陈佩斯对一个百老汇歌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忘了叫什么,好像是《疯狂的剪刀》。那也是一宗因为偶发事件产生戏剧冲突的命案,楼道里的几个人全部都有嫌疑。整部戏就是讲排除这几个嫌疑人的过程,我认定这个形式一定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喜剧。最关键的是,它可以验证我对喜剧理论的一个重要认识。”陈佩斯谈及的这个重要认识,是他从春晚小品到舞台剧创作一路至今所有喜剧实践提炼出的精华,也是他在课堂上最希望学员们理解的一个核心理论:差势说。“差势出现,就产生喜剧。”
《老宅》讲述的是一宗发生在拆迁工地一个钉子户家中的命案。案发前,小店主、服务员、开发商女老板和一位台胞4个场上角色都曾进入现场,停留时间都超过作案所需的3分钟,因此都是嫌疑人。开演25分钟,剧中警察接警后赶来,刑警队长钮队将在现场观众的提问之下,对4位嫌疑人逐个摸排,直到破案。
在这部实现真正意义上互动的舞台作品里,灵魂人物钮队控制着全剧的走向。他要自如地应对观众提出的各个疑点不让场面失控,同时又要准确地抓住4位嫌疑人在回答观众提问时暴露的破绽,并且始终不能脱离自己的人物。观众提问随机,所以他没有固定台词。从上场后,他基本站在舞台中央,演到结束。这个角色最早由陈佩斯本人饰演,在青春版里,演员白玉饰演钮队。
在前不久结束的一次演出上,一个有点醉意的观众始终不太配合,他甚至突然冲白玉大喊:元芳,你怎么看?比起这些互动中难以避免的暴力干扰或者突发意外,一些脑力过人的观众抛来的疑点,更是增加了台上钮队表演的难度系数。演出前,陈佩斯和白玉等几位主演必须充分做足预案,排练时他曾模拟观众问:钮队你也进过现场,你怎么排除自己的嫌疑?白玉当时手足无措。“实际上这个问题是陈老师自己在演出时真实遇到的难题,那一次他就被观众问住了。”白玉后来的解决之道是,找到一位真正的刑警队长请教如何排除自己的嫌疑。
“欧洲人在上世纪一直在讲打破‘第四堵墙’,怎么打破?《老宅》就是完全地打破,它把虚拟空间一直延伸到整个观众席。所有的破案线索就在观众的提问和演员的回答里,因此每天的结尾都不一样。”陈佩斯最欣慰的是自己的喜剧理论被证实。“这个喜剧效果不在故事结构,而在这个特殊的形式。观众变成目击证人,于是他们的身份就有天然的法律框架内赋予的优越感,我一直讲的喜剧的优越感就形成了,台上台下的‘差势’于是就产生了。喜剧于是就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