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别让校服重蹈课间奶覆辙,教育界人士呼吁——~~~
别让校服重蹈课间奶覆辙,教育界人士呼吁——~~~
别让校服重蹈课间奶覆辙,教育界人士呼吁——~~~
别让校服重蹈课间奶覆辙,教育界人士呼吁——~~~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别让校服重蹈课间奶覆辙,教育界人士呼吁——
公办校学生着装应写入教育法
王蔚
  正当本市的“校服门”事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时,记者也听到了来自坊间和专家的另一种声音——教育界不妨反思一下多年来停供课间奶的做法,别冲冠一怒因噎废食,让校服也沦为下一个或被斩断的“课间奶”。

  学生奶遭遇曾雷同

  2000年,国务院将分步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作为《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上海、天津、沈阳等5个城市进行试点。

  当初,本市叫停学生奶时流行过一个专业术语,叫“乳糖不耐症”,是指有的人在饮用了牛奶后,会因为不能充分吸收和分解乳糖所引发肠鸣、腹胀、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乳糖不耐症”的个体差异很大。其实,当初正是因为有一些学生出现了此种生理症状,便有了各种“食物中毒”“毒牛奶”的以讹传讹,最终导致课间奶的终结。

  学生服曾风靡一时

  回忆课间奶在本市的前车之鉴,不能不令人对今日学生服的前景平添了几分猜想。因为,有关校服的存废之争已经杂音渐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本市教育部门所属企业组织生产的健生牌校服,最高市场占有份额高达九成以上。那时推出学生服制度还有一个初衷,便是尽可能在学生中“同化”身份,以防青少年在穿着上的攀比。但全市性的学生服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忽略了校际个性的问题。“有特色学校却没有特色校服”,成为人们对学生服千篇一律的诟病。此后,全市统一的学生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由各校自行联系厂家生产、自行订购发放的校服成为了主导。但由于相应监管的缺位,以致时常会有各种问题校服流入校园。

  区域学生统一着装

  纵观目前许多学校的一个普遍做法,校服似乎已经沦为一种应景的“礼仪服”,一般只要求学生在周一的升旗仪式或其他全校性集体活动时穿着。遇到冷空气突袭,教育部门甚至还会专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及时告知学生可不穿校服。此次的所谓“毒校服”虽是极端个案,但却很可能“一粒屎坏了一锅粥”,恰如当年课间奶的夭折。

  上外松江外语学校校长朱学清说,应借鉴有些国家的经验,将公办中小学的学生着装写入教育法,并从面料、款式、质地等方面制定出学生服的“国标”。此外,鉴于目前“一校一服”容易产生监管无序的问题,不妨将公办学校的校服重新恢复为学生服,即以区县为单位,同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学生穿着统一的服装,从而加大政府对学生服的管理力度。

  本报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人才
   第A17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教育周刊
   第B10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1版:教育周刊/校园内外
   第B12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3版:市场之窗
   第B14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5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16版:市场之窗·广告
上海质监彻查“问题校服”
公办校学生着装应写入教育法
探访市纤维检验所问题校服送检过程
广告
新民晚报要闻A03公办校学生着装应写入教育法 2013-02-20 2 2013年02月2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