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安出生于1918年。自幼随嗣父评话名家吴均安听习传统长篇《隋唐》。又曾向前辈名家石秀峰、黄兆麟、汪云峰等学艺。他刻苦勤学,二十岁便在上海崭露头角。他利用在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的机会,观察各种剧艺的演出,认识到评弹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必须多方借鉴,广采博纳。并曾专门向京剧大师周信芳、盖叫天及名票徐凌云等请教,对说和演的技艺,精益求精。
说功,于评话演员是最基本的技艺。吴子安从昆曲学习,咬字精准,口劲刚健,嗓音洪亮。无论说表、白口、赋赞,顿挫有力,遒劲流畅。一字一句,直送到书场的每一角落。表演角色,借鉴京昆程式,动作规范。功架稳健,身段迹式。手面利落大方。动手开打,刀枪武器(俗称“动家生”),吴子安遵循着圆中见方,欲径先复,动中有静等要领,边式漂亮。其动作符合锣径,徐疾顿歇,节奏有致。更主要的是技艺服从于人物塑造,感情表达。他强调脚色表演要“眼到、手到、心到、神到”,主要表演的是人物的内心和精气神。眼乃心苗。吴子安善用眼神表现人物的心灵。他双目炯炯有神,能表情达意。据说其眼神的运用曾得到京剧大师盖叫天的亲授。在他说的传统评话《隋唐》里,有一回“秦安显本领”。秦琼带领老家人秦安三探武南庄,为了压制对方的气焰,秦琼令秦安耍锏显能。武南庄的小喽罗们从轻视不服到惊奇,泄气,再到恐惧慌乱。吴子安将这些心理变化,通过面部表情和眼神,层次分明地表演出来,整整一分多钟,不出一语,不吭一声。而全场听众受其感染,由轻声发笑,到哄堂大笑,终于掌声雷动。在评弹演出中,取得了哑剧效果,可称一绝。
吴子安以其表演,在书中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如程咬金、秦琼、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等,个个鲜活,其中尤以程咬金和李元霸角色为胜。
加入上海评弹团之后,吴子安参加了中篇《海上英雄》《猎虎记》《万水千山》等的演出,在演出现代题材的新书目中,他创造了不少新的角色。1960年左右,他编演了反映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杯赛中夺冠的短篇《球拍扬威》,塑造了年轻乒乓运动员李虎勇的可爱形象。他和张效声拼档,换掉折扇,改执乒乓球拍上台表演,在六七千人的文化广场演出时,引起了热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