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0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人都“爱”坏消息?
马丹
  马丹

  昨天的微博被一则网络谣言刷屏,长春盗车案又有了离奇的情仇故事,嫌疑人掐死男婴被传有意为之。谣言本应始于信息传输不畅,但在当下这个天下互通的网络时代,各种网络谣言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日渐兴盛。

  难道,人人都“爱”坏消息? 

  《互联网心理学》的作者帕特里夏·华莱士曾说过,人们在面对面交往时,更倾向于赞同对方,而一旦身处网络,人们要比现实中的自己表现得更冷漠,更酷爱唱反调,更乐意去评价和评论。猎奇是人的本能,坏消息更能激发人窥探的欲望。谣言之所以流传,是因为很多人太热衷于猎奇,而忽略了它到底是否是真实的,或还原了事情的原本面貌。

  知名科普网站“果壳网”有个很火的主题站叫“谣言粉碎机”,专门“集结”了一帮科学达人“粉碎”各类网络谣言,比如,“面条可燃是否安全?”、“安全套防不住HIV?”等。他们的口号就是“爱真相,不爱流言。爱考证,不爱轻信。爱证据,不爱权威。爱科学,不爱迷信。”科学探究确实是消除谣言的方法之一,但真相的传播总“淹没”在互联网海量信息之中,甚至真相总是被人们选择性遗忘,使得有些谣言隔不了多久又“僵尸还魂”。“毁灭性太阳风暴将导致大规模停电”,就是近日流传的一则谣言。太阳风暴是个“苦孩子”,原本只是周期性的一种天文现象,却屡遭“误读”,被扣上危及地球的帽子。

  谣言究竟怎么诞生,不得而知。有些是为了娱乐大众,有些则可能是人为操控。美国的一些经典谣言甚至还曾引来民俗学家的关注,白人骑警和三K党徒为了社会控制和种族压迫,曾装神弄鬼在黑奴中散布谣言:如果奴隶们在晚上逃跑,鬼怪和摄人妖会来抓住他们。在历史上,不少社会发展阶段都有着一个影响社会功能的谣言。

  其实,谣言很脆弱,倘若谣言荒诞不经,总有一天会自然消失。但谣言也最喜欢“不相信”,不少人时常愿意“宁可信其有”,“老不信”已渗透到很多人的生活:吃饭不相信食品是安全的,看病不相信医生会认真开药。如果社会不把谣言当成一面镜子,照出真相的本原,如果真实信息继续“捂着盖子”,那么,谣言的“僵尸还魂”术将修炼得更加炉火纯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8版:评论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综合新闻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法治新闻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彩票看点
   第A32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军界嘹望
   第B02版:军界瞭望·人物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我家厨房
   第B12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3版:好吃/大厨艺坊
   第B14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5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6版:好吃/美食大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
   第B20版: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
   第B22版: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
   第B24版: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
   第B26版: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
   第B28版:新民楼市
也说“洗脚妹”议政
让“以为”绝迹
保护孩子需以法制提升全社会意识
人人都“爱”坏消息?
“捷径”
“毒驾”入刑不该再等待
新民晚报评论A08人人都“爱”坏消息? 2013-03-07 2 2013年03月0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