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整治小组来到三和花园。业主李女士夫妻已在小区内等待,一见到执法人员马上急切地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过年前,我们和一个年轻人签订了5年的租房合同,三房两厅全装修房,月租金9000元。过年我们到英国去看女儿,回来后却发现,房子里搬进了八九个人,成了群租房!”
记者走进群租房,发现房锁已经被“二房东”换掉,原本宽敞的客厅被垒砌了几堵墙,分隔成多个房间,有的连窗户也没有。租户小王告诉记者,自己是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生,正在找工作,网上看到招租信息后就和“房东”签订了合同,每个月1600元,后来才知道是“二房东”改建的群租房。
执法人员对“二房东”进行口头训诫,并在房屋内张贴告知书,责令其在月底前停止群租行为。据了解,对于这种“二房东”擅自改变住房结构的情况,执法人员将在业主授权后,对告知后限期内不整改的,将采取措施予以整治。
在位于长宁路上的君子兰公寓,记者和执法人员一进大门,就看到楼道里张贴出横幅,“抵制群租,清理群租,取缔群租”。
公寓物业经理和执法人员一起,突击检查该公寓里的群租房。在一套约180平方米的房屋内,原本居住了二十几个人,他们都是某公司的员工,是公司将房屋租赁下来做集体宿舍的。
“这个房子的业主在国外,‘二房东’也常联系不上。我们一方面和业主、‘二房东’反复联系做工作,另一方面也向租户宣传,指出群租违反规定,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危险公司也难逃其责。”执法人员介绍,目前,该房屋客厅中的上下铺已经全部拆除,下一步还将违法隔断的部分拆除,彻底“斩断”群租的“尾巴”。
在国际丽都城,记者了解到,尽管这里曾经也出现过群租现象,但目前群租发生率为零。
原来,该小区从去年开始全面改建门禁设备,实行全封闭管理。每户人家规定原则上只有3张门禁卡,如果有其他原因要增加,需由业主申请并填写承诺书;租住的房客也要在房东的陪同下,凭租房合同及有效身份证明办理暂住证。所有进入小区和居民楼的人员,保安要严格审核,确保人卡一致。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