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各国企业提供分享中国发展红利机会
谈及改革时,张高丽表示,我国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触及到深层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调整,是对我们的严峻考验。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张高丽指出,中国将一如既往欢迎和鼓励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各国企业提供公平竞争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机会。
他说,中国30多年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中国改革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正能量。
大部分权都在发改委手里,你怎么改?
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张维迎认为,发改委全名叫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但发改委过去10年其实只关注发展,不太关注改革。他由此向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提问,发改委如何自我反思,“特别是张高丽副总理讲的,给市场放权,给企业放权,大部分权都在发改委手里。发改委准备怎么去放权,发改委自己本身怎么去改革?”
朱之鑫回答,中国的改革是不是没有做,这一点值得探讨。因为每年发改委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这个年度改革的总体方案和实施的路线图,而且都是以国务院的文件下发。可能社会上有些人不大了解这件事情。“在新的阶段,我们将更好地发挥发展改革委的作用,把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
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朱之鑫说,发改委会按照中央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把能够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能够交给社会的交给社会,能够交给企业的交给企业。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地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
民生政策应帮助穷人,而不是帮助懒人
朱之鑫从2003年起担任发改委副主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则是新官上任。这位新任财政部部长首次发表公开演讲,关注的是老问题——财税改革。他表示,过去30多年,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
楼继伟在演讲中首先强调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也就是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地区、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如何实现包容性增长?他强调,要尊重和保护市场机制,政府提供可持续的必要公共服务。不能只要碰到民生问题就都去做,应该“守住底线”。他认为,底线就是财政能不能持续。如果承诺在各领域投入过多而收入却不够,就会走向靠通胀来平衡的不归之路。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生政策,制度是不完善的,往往是没有约束的,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楼继伟说。
中国能源价格仍太低,可征碳税干预
财政部掌管着国家的“钱袋子”,楼继伟刚上任,媒体就已开始历数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其中之一就是庞大的地方债务。当被问到如何应对政府债务扩张。楼继伟表示,首先是压缩支出,再就是控制债务规模。“先采取一些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再研究什么样的制度,给人家开一条正道,堵住那些歪门。”
在自由讨论环节,楼继伟表示并不太倾向把外汇储备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险资金。他认为,增加社保基金的资源很重要,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不堵上,提供一些有约束、有激励的机制安排,包括管理方式,给多少钱也会吃光。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斯特恩提到,如何通过税收制度促进环境友好,楼继伟认为,应该让价格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让价格决定资源配置。楼继伟说:“中国在能源方面的价格还是太低了,使得能源浪费动力比较大,或者说节能的动力不足。”他指出可以通过出台碳税等做法干预价格。
造城运动赚土地差价至少30万亿
此次论坛上,城镇化成为改革的一大热门话题。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说,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是土地制度。现在的农村土地制度是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拥有土地,“土地表面上看是农民的唐僧肉,谁都想吃,地产商、地方政府想吃,上级政府想吃,但是主人——农民吃不到。”郑永年分析,土地产生的利益一直被重新分配,会产生很多冲突。
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同意郑永年的意见。他认为,旧型的城镇化造成了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土地产权制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旧型城镇化整个是由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吴敬琏说,“这些年来,大概从这个差价得到的收入有不同的估计,最低估计30万亿。”
中国仍是全球首选的投资目标市场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于每年两会后第一个周末举行,迄今已举行了13届。今年,普华永道和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联合推出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仍是全球首选的投资目标市场,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在中国投资。但全球投资者希望中国政府提高透明度和加强反腐败力度来改善投资环境,并减少政府对市场运行的直接干预。
“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传递出的坚定深化改革信号,让我们备受鼓舞。”论坛外方主席、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认为,中国正在勾勒全面系统的改革路线图,更坚定了外商在中国投资发展的信心。
出席论坛的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英卓华说,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势在必行,关键要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到位。英卓华认为,中国亟待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如何通过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等领域改革,实现绿色增长;一是如何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公共服务投入,缩小城乡差距。
本报记者 曹刚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