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就像命根子
左手轻搭在车把上,50岁的庄小弟靠右手用力,稳住车把,每天骑着“老坦克”挨家挨户拜访。居民看见他,都亲热地打招呼。
片区情况庄小弟倒背如流,靠的是一本已经快要磨破的小本子。这本小本子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字,有些写不下的字还“爬”到了封皮内页上。尽管这本笔记本的封皮已被磨得发黑,内页也有多处脱落,庄小弟还是不肯换新的,因为这里记录了他从2010年6月担任片长第一天起至今每天的工作内容,无一遗漏。
去过谁家、谈了些什么、做过哪些工作、片区内每个户籍人口的住址和联络方式、特殊家庭情况等内容,小本子里应有尽有。这个被庄小弟称为“民情日记本”的小本子几乎是他的资料库。庄小弟说:“这是我工作三年来的‘命根子’,出门喝喜酒,我都揣在兜里。”
庄小弟把片区居民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有的家庭中有残疾人、重病号,经济条件不好,他会尽量按照政策为他们争取补助。片区里近半数的拆迁户早已分散各处,年轻人迁居市区,老人独守空房,庄小弟对这些已经不属于他片区的老人仍挂念在心,不仅与每一位老人都保持联络,还时常骑车往返10公里去走访。
独臂下河救村民
“左臂使不上力气,抓东西最麻烦,只能靠肩膀发力。”肢体残疾给庄小弟带来不少麻烦,但这并不影响他像常人一样工作。
去年,村里集中整治村容村貌,他看到片区里还有不少木柴乱堆、鸭棚乱搭、水草疯长的现象,十分着急。然而,不少村民白天要外出劳作,晚上才回家,如果让村民回家后自己弄,势必来不及。时间紧、任务重,庄小弟索性征得村民同意后,独自上阵。他帮家家户户整理柴火堆,拆除违法搭建,又到河边伸长木棍清理水草。虽然,他要花费的力气和时间要比普通人多一倍以上,但他以持久的耐心和巨大的毅力,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独臂还能下水救人,这更让周围人大吃一惊。那是2011年冬季,庄小弟突然接到村民的电话:“哥,我骑车掉进田渡浜河里了,快来帮帮我啊!”原来,村民把本应打给自己哥哥的电话错打到庄小弟的手机上。他二话没说,来不及通知其他人,直奔田渡浜,跳进河里。抓住落水的村民后,他用右手划水,再用左肩膀顶住村民的身体,使劲把他往水面上顶。终于,在路人相助下,庄小弟把落入河中的村民和电动自行车都打捞上来。
本报记者 孙云
通讯员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