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用铜版纸印刷、八开四版的广告飘然而至。犹如一张报纸,有报头、报眼,可都是通栏大标题。什么什么教育四个大红字边上,是“招生通讯”略小些的字。我奇怪了,单单什么什么教育,那是一个什么什么的机构呢?还赫然标出是要招生,那就应该是个学校了?但是,没有。一个公开要招生的部门,或者单位,不是学校,那也应该是个培训组织吧?但是,统统没有。于是,我的第一感觉,已经公开要招生了,旗帜上只是两个“教育”大字,好像心里有些毛,有些虚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高校早已摘下精英前缀,而开始了平民化、大众化,上大学早已不是如同登天那样的难事。然而,为什么学生的压力山大还是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学生的压力山大甚至已经走向幼儿、婴儿,乃至胎儿——胎教中的课程已经如同小学一二年级,成功的话,十月落地就可以在人生起跑线上飞奔啦。问题就在于,大学普及,那么,就要看大学里面的大学、大学里面的大学的大学。终于,有“211”(建设21世纪全国100所重点高校之谓也)、“985”(1998年5月定下国家与地方共建全国30余所重点高校之谓也)应运而生。一到毕业招聘,面南而坐的单位,青睐的果然是211、985,弄得非这两类学校的就很是不爽。
那么,怎么办呢?该份招生通讯就画出了一个金字塔。首先是标准班巩固课程、其次是标准班强化课程,再次是精致班领先课程,最后是极致班超越课程。请注意这里用词的严谨与讲究,其目标倒也清清楚楚,首先只是预习准备,其次是提高能力,再次是冲刺名校,而最后的就是“冲刺四校”!
别小看这一招生设计与安排,因为它完全迎合了当前一些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普通大学早已不在眼里,要的就是名牌学校——还点名是四校!
我真想看看,这么一个崇高而伟大的目标,如何来落实、操作、进行呢?有没有什么法宝、妙不可言的妙计呢?我把这份招生通讯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翻了个遍,可就是找不着、看不到,只是充溢着强化强化再强化、冲刺冲刺再冲刺,而具体课程无外乎语数外加上物理化学。老实说,光凭这样一个密密麻麻的课程安排,我看根本没法吸引人,大概也没有什么人会去上当。我正要哑然失笑,突然,“报头”下面的几行大字抓住了我的眼球:“名校名师领衔助学”、什么什么大学“本硕博生领衔助教”。看来,这份招生通讯把宝全都押在了这里。
教育部门早就有规定,任课教师一律不得进行课外有偿培训教育,更不能有兼职任职行为。这一点,在名校教师中更是有严格的约束。否则的话,会影响职称评聘、奖金发放,乃至在名校中的一个位置。这是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因为校外的一些机构,看中的也就是一个名校名牌而已。现在,真的有名校名师还会去冒这样的风险?我看不会多。再说本硕博生吧,连最起码的教师资格证大多都还没有,怎么又会有本事去“领衔助教”呢?本硕博生一路读来,越来越走向专门化、专业化,对现在的高考,尤其是所谓强化、冲刺又有多少本领去应付?况且还要领衔助教。
不管承认不承认,教育中的一些方面早已成为市场,而且是投资不多却收效丰厚的市场。学生和家长翘首以待的是名校名专业,终于,有人会投其所好、出谋划策、频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