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2月,有传言准备“落水”的北洋老帅段祺瑞(字芝泉),暗中应蒋介石邀请,从蛰居的天津忽然南下上海,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予居心叵测的日伪当局,却是沉重一击。
段祺瑞虽然早已下野,但声望仍极高,他的许多部下还是惟他马首是瞻,一旦他真的上了贼船,或许还会掀起恶风浊浪。因此设法让段祺瑞南下,成了蒋介石的一块心病。当时居住在天津的四行联合准备库及四行储蓄会主任、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获悉日本人正在打段祺瑞的主意后,立即致电在上海的密友钱新之,建议由蒋介石出面邀请段祺瑞南下,并由钱新之秘密赴津接洽。钱新之时任四行联合准备库及四行储蓄会协理,与张嘉璈、陈光甫、李铭同被称为“金融界四巨头”,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人脉关系极为丰沛。
钱新之将吴的看法向蒋介石汇报后,得到蒋的赞同。蒋随即委派钱新之代表他敦请段祺瑞南下。
钱新之携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赶到天津后,前往段的寓所拜见。钱转告了蒋的问候,并说他是段的学生,等将来国内局势稍微安定后,拟改组政府,请段出任总统,他自任副总统。至于条件,一切从优,可以国民政府名义每月拨给生活费2万元。段的手下亲信,每月也给1000元津贴。段的亲信段宏纲(段祺瑞的侄子)、李思浩等,也已经被钱新之说服,因此都同意南下。
段祺瑞本来还在犹豫,是否要离开天津这一是非之地。蒋介石既然谦恭执弟子礼来请他,而且条件优厚,给足面子,于是顺水推舟,答应了蒋的邀请。在钱新之的陪同下,段祺瑞坐火车抵浦口,再由浦口过江抵南京下关码头,蒋介石率众前往迎接,这使得段祺瑞十分感激。段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后,乘火车前往上海。
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抵达上海。起先由上海市政府安排,段祺瑞住进武康路的世界学社,不多久,时任南京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也是段祺瑞学生的陈调元,执意要将自己在宝昌路的一座洋房(现淮海西路日本领事馆邸,也有认为是现日本领事馆旁边的上海新村)让给他居住。
段祺瑞连家带口住下后,因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每日只以读书、诵经、手谈为乐,其时附近还很幽静,花园面积很大,有一块大草坪,段祺瑞常常在清晨绕着大草坪走上一大圈,直到身出微汗才回到屋内。不过前来拜望他的新贵、旧友还是络绎不绝。
段祺瑞在上海的生活,仍由钱新之等人照料。钱也尽心竭力,不敢怠慢。段祺瑞发胃病,钱新之请来医生为他诊治,得以很快痊愈。按蒋介石的意思,钱新之每月给他2万元的生活费。钱新之送的钱,都用蒋介石的名义,从不归在自己名下,这就是钱新之的高明处。蒋介石自己在南昌行营“围剿”红军时,还不时通过钱新之来电问候,可见蒋介石对这位老师的确恭敬有加。
对于蒋介石如此关照,段祺瑞心领神会,一再对外表示:“救国必须自救,爱国不分朝野。”王揖唐来电要他出山搞华北五省自治,也被他托辞拒绝了。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因胃溃疡大出血病逝,享年72岁。段死后,国民党政府宣布给予“国葬”待遇。但葬在哪里,却有不同声音,段家的意见,一定要将段的灵柩运往北京安葬,钱新之曾暗中请示蒋介石,蒋介石回电称,一切以段家意见为决定。
吴鼎昌、钱新之的这一秘密使命,无疑是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在许多历史危急关头,银行家发挥了多重作用,绝非简单局限于经济领域,也绝非简单呈现于透明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