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袁水海:舞蹈托举的人生(1)
陆其国
  ◆陆其国

  著名舞蹈教育家袁水海早年师从苏联芭蕾舞专家,曾在多出世界著名芭蕾舞剧中担纲各种角色。他还先后参与北京舞蹈学校和上海舞蹈学校的建校和任教工作,培养出了一批批饮誉世界芭蕾舞台的新秀。退休前后他华丽转身,先是成为出色的国标舞舞者,继而又当上国标舞教师,与搭档一起,培养出不少获奖舞者,并被中国国标舞总会任命为国标舞国际评委,还成为英国皇家舞蹈家学会会员。2006年,鉴于袁水海在中国国标舞推广及教学中的突出贡献,中国国标舞总会授予他中国国标舞总会红星勋章。(本文摘自《舞蹈托举的人生·袁水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结缘国标舞 

  尽管袁水海长期从事芭蕾舞教学,但早在解放前,当他还在煤业公司做练习生的时候,就通过开在公司旁边的那家娱乐场所,有了耳濡目染的机会,他几乎每天都看到有人在那里跳“交际舞”。袁水海还回忆起,1950年他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舞蹈队工作,当时北京称“交际舞”为“交谊舞”,一字之改,含义似乎“健康”了许多。更让袁水海忘不了的,是高层领导也会出现在舞会上,这样的舞会多出现在中南海。袁水海当时在单位担任舞蹈队生活委员,常奉命率领男女学员去中南海。女学员陪首长跳,男学员陪首长夫人跳。当时基本上是跳“苏式”的舞,只有“慢三步”、“快三步”、“中四步”、“快四步”等。基本上就像踩着音乐节拍在散步、走路。 

  1960年袁水海调回上海后,基本不再跳交谊舞,因为当时的上海市领导柯庆施不喜欢跳舞,更反对跳交谊舞,所以上海从1953年就禁止跳舞。 

  大约从1978年、1979年开始,交谊舞悄悄在上海复苏,并迅速升温。不少老年舞蹈爱好者就常常举行家庭舞会。袁水海在上海舞校的同事杨威曾邀袁水海出席一些家庭舞会,袁水海由此认识了一些老年舞者。毕竟是舞蹈教育家,功底本就不浅,又在舞池中浸淫有时,加之更有对舞蹈艺术的悟性,袁水海和杨威这对“舞搭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磨合,很快就掌握了国标舞的一些技巧,并通过比赛脱颖而出,独领风骚。 

  袁水海、杨威国标舞跳得好的名声,很快就在上海传开了。当时杨威的儿子正在同济大学读书,有一次儿子回家和母亲商量,说同学们特地委托他来邀请母亲和袁老师去他们学校,给同学们讲解舞蹈知识。 

  袁水海清楚地记得,那天他和杨威来到同济大学大礼堂,受到2000多名学生的热情欢迎。袁水海和杨威那次讲解可以说是超水平发挥。当时他俩一个讲芭蕾舞,一个讲民族舞,然后轮流讲解国标舞,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们听得入神,看得更是目不转睛,以至讲解结束犹不过瘾,恳求两位老师继续来学校上舞蹈课。结果袁水海和杨威前前后后共去同济大学讲课四次。每次讲课都被挤得要爆棚。 

  袁水海和杨威在同济教授舞蹈的消息传开,复旦和交大也前来邀请他们。到后来除了高校,社会上各种培训班也慕名前来请他们前往授课。从那时起,袁水海和杨威的身影频频出现于歌剧院大厅、青年会、文联俱乐部,以及一些学校教学点。那时袁水海和杨威的课排得非常紧,比如在歌剧院大厅教学,一个晚上要排四节课,两节课教拉丁舞,两节课教摩登舞,80多个学员,但见满场舞者人影晃动。尤其是一些在上海工作学习的老外以及他们的家属,知道袁水海和杨威教国标舞,也都兴冲冲慕名而来。 

  看过谢晋导演的电影《最后的贵族》的观众也许还记得,影片一开始潘虹等演员饰演的角色翩跹舞蹈的优美舞姿吧!其实演员们的舞技,正是谢晋导演邀请袁水海和杨威,去突击教会她们跳交际舞的。袁水海和杨威因此还有幸在这部电影中客串了一把舞客的角色。袁水海后来戏称他也曾经“触电”呢!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入境外国人越来越多,他们中不少人是国标舞舞者,提出希望有国标舞交流活动。外事部门为此找到上海市舞协,希望由上海市舞协来组织这类活动。市舞协便找上袁水海、杨威。在此过程中,市舞协也发挥了宣传、推广新的国标舞乃至组织表演的作用。随着中国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多元展露,国标舞也增加了竞技性,也因此在一些城市出现了国标舞比赛。能够在这样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是所有参赛者的愿望,因为获得这样的荣誉,即意味着被公众接受和认可。袁水海、杨威曾经有针对性地培训了一个班,在全国国标舞赛事上送出过不少参赛选手,这些分布在各个组别的选手,基本都能摘金夺银。 

  1985年,通过严格考试合格,袁水海被录取为英国皇家舞蹈家学会会员。之后袁水海和杨威通过了英国皇家舞蹈家学会派来的考官玛莉·布朗女士的考试,获得了英国皇家舞蹈家学会的评委资格。 

  1988年,中国国标舞总会举办第二届全国比赛时,上海还没有选手能组队赴赛。1989年,上海市舞协希望袁水海和杨威能够组队去参加全国第三届国标舞比赛。袁水海、杨威利用暑假歌舞团演出休整期,组织了一批上海歌舞团的优秀演员耿涛、许平、李海平、徐剑飞,张娟华,范进明等,教他们拉丁舞中的伦巴、恰恰、桑巴三个舞种,然后编成组合赴赛。结果一举包揽了拉丁舞类的全部一二三等奖(三对选手),袁水海、杨威也荣获“优秀老师”奖。 

  此后,袁水海、杨威除了在每年一次的全国国标舞比赛中出任评委,还不时会应兄弟省市队的邀请去办培训班;或给一些省市地区包括香港、新加坡的比赛做评委。1994年,当时在静安区文化馆工作的曹洪及舞伴李莉,有一套“探戈”舞步组合深得袁水海和杨威赏识,经前者同意和支持,袁、杨二人将其编成一个探戈集体舞,由曹洪、李莉领舞。此时正值唢呐演奏家刘英从国外获奖回来,于是请他吹奏探戈舞曲,结果演出效果特好。后来上海演出队去北京参加国庆五十五周年庆祝活动,在中山公园演出。这一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探戈舞相结合的节目,在当时反响热烈,上海国标舞的名声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1996年,中国国标舞总会组织袁水海、杨威等一批较早开始参与国标舞工作的舞者及教师,去观摩当年在英国黑池举行的国标舞比赛。当时袁水海几乎是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飞赴黑池。第一次看到那样大的场面和规模;第一次面对那么多的比赛组别和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各级别、各年龄段的选手;尤其是第一次亲临具有如此高超而娴熟技艺的比赛,袁水海深感震撼。同时他也深切地意识到,如果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没有专业、正规、系统的训练,任国标舞只停留在民间,就很难跳出名堂。 

  此后在国内,国标舞学校逐步建立。北京舞蹈学院首先开办了国标舞系。1999年上海戏剧学院成立舞蹈分院,也有了国标舞系。凌桂明任舞蹈分院院长,杨威任系主任。袁水海献计献策。曹洪、李莉等一批上海优秀选手破格应聘为教师。后来,他们培养的一批学生,多成为国内现代舞获奖者,尤其是杨超和谭轶琳,曾获得黑池21岁以下组冠军…… 

  2005年,在即将出任新加坡评委前,袁水海突发小脑梗,住进了医院。由于他的脑梗灶压在语言区,因此影响了他的语言表达,说不出话。经过治疗,病情终于控制住了。随后就回到家里做一些康复治疗,得以慢慢有所恢复。 

  如今袁水海说话口齿有点含混不清,没法再给学员上课。2006年12月1日,中国国标舞总会鉴于袁水海在中国国标舞推广及教学中作出的突出贡献,特授予他中国国标舞总会红星勋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3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4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5版:四川芦山地震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科教卫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情感
   第B08版:运动汇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B11版:运动汇/时尚先锋
   第B12版:体坛逸事/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第C01版: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特刊
   第C02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03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04版:2013 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05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06版:专版
   第C07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08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09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10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11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12版:广告
   第C13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14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15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第C16版:2013上海国际车展特刊
袁水海:舞蹈托举的人生(1)
海军司令刘华清
上海霓虹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B16袁水海:舞蹈托举的人生(1) 2013-04-22 2 2013年04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