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业绩停滞困境
沪深2491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3年一季度季报,根据同花顺iFinD金融数据统计,这些公司2013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075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5916亿元增长8.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55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967亿元,增长11%。
和2012年相比,今年上市公司业绩开始恢复性增长,2012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同比只增长0.6%,基本持平,而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达到两位数,显示经营有所好转。
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中国宏观经济增速逐渐回升,对上市公司经营产生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数量最多的制造业,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3%,扭转了去年年报制造业公司业绩同比下降26%的局面。说明上市公司已经度过最困难时期,业绩正在逐渐爬坡。
当然,目前经济复苏只是弱复苏,还不是全面性的,因此,各板块之间还是很不平衡。沪市954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4857亿元,同比增长11.16%。但是,中小板701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227亿元,同比增幅只有3.65%;355家创业板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49亿元,同比微降2%,可见,小公司今年一季度经营依然比较困难。
蓝筹公司表现突出
分析上市公司一季度数据,蓝筹公司表现较为突出,业绩恢复增长比较明显,如一季度沪深300公司实现净利润总额4964亿元,同比增长9.87%;上证50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总额3148亿元,同比增长9.5%。
金融业依然有力地支撑了上市公司整体业绩,42家金融、保险业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合计3356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保险公司今年一季度增幅超过60%,如中国太保一季报净利润同比增长241%。16家上市银行2013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合计3071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55.69%。和去年同期的2725亿元净利润总额相比,同比增长12.69%,这个增速高于市场预期。金融股无论净利润总额还是每股收益均位于前列(见右表)。
如果扣除16家银行,其他公司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仍然增长9%,说明一季度除金融之外的公司,业绩的确出现恢复性增长。其中,业绩恢复较大的是电力、汽车和钢铁行业中的一些大公司。
电力行业受煤炭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业绩大增,如沪深300公司中的国投电力,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大幅增长2522%,国电电力同比增长384%,华电国际同比增长304%。汽车行业也出现转暖迹象,一汽轿车同比增长3381%,比亚迪同比增长315%,长安汽车同比增长274%。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铁矿石价格的下跌,钢铁行业也出现一定企稳迹象,武钢股份一季度净利同比大增452%,*ST鞍钢同比增长128%。
占全部上市公司业绩比重较高的蓝筹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扭转之前持续下跌的局面,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走出停滞的主要因素。
大部分行业业绩回升
还有一些数据也证明上市公司经营正在逐渐转暖,比如,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的公司达1469家,业绩下降的公司为1022家,好于2012年年报,和年报相比,业绩下降的公司减少了233家,业绩增长的公司增加了233家,这样,业绩增长的公司超过了业绩下降的公司。
同时,一季度亏损公司数量为414家,比年报的221家亏损公司数量要多,但是,这其中有季节性因素,因为有些公司利润主要产生于下半年,一季度往往出现季节性亏损,这并不能说明公司经营出现问题。同比看,亏损公司则有所减少,2012年一季度有438家公司亏损,今年一季度减少了24家。
从行业看,业绩也远远好于年报,2012年年报显示,证监会13大类行业中,7个行业业绩同比下降,超过半数,农、林、牧、渔业合计净利润同比下降37%,制造业同比下降26%,信息技术业下降22%,批发和零售贸易下降21%,交通运输、仓储业下降12%,采掘业下降11.51%,建筑业下降9.6%。而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下降的行业只有3个,分别是农、林、牧、渔业,净利润同比下降18.39%,采掘业利润同比下降10.15%,综合类同比下降4.72%。另外10个行业公司净利润同比都出现增长,增幅最大的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今年一季度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5%。
不过,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类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继续大幅下降,拖累了整体业绩。此外,许多小企业经营依然比较困难,整体业绩还没有很大改观。
本报记者 连建明 实习生 姚静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