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有的人因盲目冲动而后悔、有的人因文身后发生感染、有的人因入职体检遇阻等原因,前往医院洗掉文身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专家提醒,又文又洗会对皮肤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年轻人追逐时尚时必须把握好分寸,需要有成熟的心理准备。
文了又洗吃苦头
前不久,就读于某大学的小黄和几个朋友去一家小店,在肋部文了个“贝式文身”。之后一直感到文身部位以及周围皮肤瘙痒,有红肿现象。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过敏伴有轻微感染,由于部位尴尬,小黄担心身体健康,就来到整形医院把文身统统洗掉。
大学生小陈也是仿效周围的朋友,赶时髦文了回身,但是接到面试单位的录取通知时,担心入职体检过不了,不得不到医院用激光把文身彻底洗掉,白白吃了两遍苦头。据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统计,实施激光祛文身的患者年龄普遍较低,40%以上有多次文洗经验,表现时下不少年轻人冲动的行为习惯。
卫生措施有隐忧
入职不久的小董是位“海归”,比较接受文身这类流行文化,前不久,他来到位于虹桥地区的一家小店,在手臂上文了一串“励志”的拉丁语。为他文身的是一位外国技师,收费需要上千元,随着机器在身上穿刺,血滴慢慢渗出,“比想象中痛一些。”为了防止感染,回家后自行涂了点红霉素,但他还是对小店里针刺设施的消毒、卫生状况有些担忧。
据了解,文身在我国目前属于“擦边球”行业,卫生法规没有对文身作出明确规定,业内对于文身属于生活美容还是医疗美容也有争论,文身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没有资格认证,工商部门监管存在空白,因文身引发的感染、收费等问题很难有效解决。
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皮肤科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遍的文身方式有两种,常见的是“文身贴”,颜料成分十分复杂,皮肤与色彩染料过度接触容易出现过敏性接触皮炎;另一种是电动文刺,需要针刺后将色素渗入皮肤,有可能造成感染或原料过敏,所以必须在无菌消毒的良好环境中进行。
不少职业拒文身
虽然西方的文身文化传入国内,逐渐被一些年轻人所接受,但由于东西方风俗习惯不同、传统观念等影响,社会各界普遍仍对国人文身持保留甚至反对态度,从而影响到年轻人未来的求职,甚至社交关系。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部分职业或企业不会接受身上有文身的求职者。据了解,我国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中明确规定,文身者不能录用。我国入伍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则规定,着短装身体裸露部位刺有“点、字、图案”直径超过2厘米,其他部位直径超过3厘米,或虽经手术处理仍留有明显文身瘢痕,影响军容,体格检查即为不合格。
各类企事业单位也会在体格检查时作出各自规定,例如教师、空乘等严肃职业,因此,年轻人文身之前,要对将来有意从事的行业体格检查规定有所了解,不要轻易尝试。
此外,根据文身颜色深浅,激光手段祛除文身的次数不相同,一旦对皮肤造成伤害,可能会改变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也就是所谓的瘢痕,文身毕竟也存在卫生隐患,所以专家建议慎重为之。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