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同意我们转院了
小郑特地解释,听医生说,从前移植,供者HLA配型必须全相合。现在医学水平提高了,四个点位相合就可考虑移植。不过道培医院医生仍不舍得放弃中华骨髓库那位供者,因为考虑到他年轻,又是男性。要求中华骨髓库和台湾对各自的供者都做进一步查体,哪个更理想要哪个。问我们这里的病人何时能去北京?事后想起来,小郑这个电话来得真是及时!无需我赘述,周主任在一旁也已全听见了。电话既说明了我们转院的决心,又委婉地道出省中医院与道培医院在治疗上客观存在的某些差别。但周主任仍不松口,谈话无果而终。
从主任室出来,我有点郁闷。王老师说,几天没见汪泉了,想去层流室看看她。这天,是我二妹环贞送午饭。她在探视室里正通过视频电话与里面的汪泉通话。见王老师进来,视频上正在吃饭的汪泉立马咧开大嘴高兴地笑起来,不停地晃动着化疗后变得方头大脑的秃脑袋,竭力装出往常那种带点夸张的轻松样子,可惜表情不够自然。
王老师接过环妹递给的话筒,在视频上与汪泉聊起来。“这两天怎么样,汪泉?”王利华老师问。“还行!”视频里的汪泉回答说。
环妹在一旁插话:“汪泉这两天胃口不大好,饭后有点胃疼,还有胳臂上的皮疹痒得影响晚上休息。”
王利华老师问汪泉:“胃肠不适和皮疹的情况,跟医生说了没有?”“医生已经来看过,给我开了点黄连素,还有外用药,但效果不大明显。”“我们回头再跟医生说说。”
汪泉关切地问王利华老师:“我听爸爸说要你帮忙给周主任说说转院的事,不知办得怎么样了?”“还需要再做做工作。”王利华老师说,“这事你不用操心,我们会处理好的。你在里面就安心配合医生吃药治病。”
从层流室探视出来,见周主任从走廊对面急匆匆朝我们走来,把王利华老师拉到一边。“正要找你们呢!”周主任说,“转院的事我表示理解,也不再坚持了。但你们有没有办法找人让我们院领导说句话?这样我也好减轻点压力。”王利华老师看了我一眼,对周主任说:“那我们想法找找人吧!”
等周主任走远,王老师小声问我:“怎么样,能不能找人跟她们院领导说说?”“试试看吧!”我说。王老师叹了口气:“看来周主任也确实有难处。大概不外乎两条:一是转院会影响到她们医院的公信力;再一个是经济指标。她没有办法。人在其位,就不能不考虑这些因素。”
我说:“这个我完全理解。我想想办法找人说情去。不过今天周主任口气已经有所松动,这全看在你王老师面子上。”
这两天因为转院的事,搞得茶饭不思,心烦意乱,连续几个晚上都没睡好,有点头昏脑涨,午饭后想在家里小睡一会。没想刚躺下,电话铃响了,是王利华老师的。她在电话那头欣喜地说:“咱们不必找人了!”我先是没听懂,吃了一惊,忙问:“怎么,是不是周主任又不同意了?”王老师笑了:“她同意了,同意我们转院了!”
原来王利华老师刚接到周主任电话,说她中午在医院食堂吃饭时,见到医院医务科长,向他讲了汪泉要求转院的事。医务科长对她说,让院长说句话,没有这个先例嘛!你自己定就行了。这样,她就为我们的事承担了责任,通知我们用不着再找人跟她们院领导说去了。她同意转院就是。但她说,汪泉目前尚不具备转院条件,从层流室出来还需恢复一段时间,才能出行上北京。
放下电话,睡意全消。连日来乱我心者的转院大事,现在总算可以定下来了。汪泉可以北上求医了。道培医院也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为汪泉找到了一个六个位点相合的台湾供者,而且还在继续为她寻找更理想的,等待已久的移植很快就能提到日程上来了!
道培医院坐落在北京海淀区玉泉路,与北京火车站几乎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一在城西,一在东边,横穿整个京城。按正常行车,约需两小时左右。我们在杭州出发前,医生们一再叮嘱汪泉:路途上要注意防止感染,除了饮食卫生,要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必要时将两只口罩重叠起来戴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