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币后揿几下按钮,就能拎回一大桶直饮水,既便宜又便捷的小区自动售水机被形象地称为“现代老虎灶”,是近年来受到不少市民青睐的一种取水模式。然而,现制现售水市场尚处发展期,商家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卫生安全状况亦让人担心。
日前,市政府就《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草案)》征求市民意见,并将于6月召开立法听证会,自动售水机再次成为热点议题。记者近日走访多个小区,走近这些“现代老虎灶”。
1元5升价格低廉
“这台售水机在小区里已经放了四五年,很多居民都买这个水喝。”傍晚时分,在闸北区交城路某小区内,洪先生提着一只塑料桶,在一台自动售水机前买水。在他看来,售水机给居民饮水带来极大便利。
将塑料桶放进防护门后,洪先生投入3枚硬币,水流从出水口注入桶中,不一会儿,机器显示出水完毕。洪先生说,他家喝这种直饮水已经2年:“原来都是买桶装水,后来发现自动售水机1元钱能买到5升水,相当便宜,就一直喝这个了。”
洪先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5口人,原先每月要喝3桶19升的桶装水,按照每桶10元来算,每月至少花费30元,如今选择现制现售水,每月只要12元左右。
除了投币,多数自动售水机还提供刷卡取水服务。居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她做饭、泡茶都用这种直饮水,售水机商家经常来小区办促销活动,买卡比投币更划算:“现在市面上饮用水频繁曝出负面新闻,家庭安装过滤装置又贵,于是选择直饮水。”
交谈间,前来买水的居民络绎不绝,且以中老年人居多,还有不少外来租户。“价格便宜”“烧开后含碱少”“比自来水口感好”是居民选择自动售水机的主要原因。
公厕就在5米开外
在龙茗路静安新城门口的一台自动售水机前,脏乱场面令人震惊:紧挨着居民楼外墙排水管出口,拖把扫帚近在咫尺,机身背后堆满被灰尘覆盖的弃置塑料筐,而5米开外竟然就有公共厕所。机身底座周围的绿化带杂草丛生,还没到盛夏,已是蚊蝇乱飞、垃圾遍地……
“新鲜纯正、价格低廉”,自动售水机身上的广告字迹斑驳,多处被“牛皮癣”覆盖,一张落款“上海市卫生局”的说明更是残缺不全。除了“卖相”不堪,这台售水机的底部和侧面布满污垢,锈迹斑斑,“出水”“暂停”等按钮已经老化,用以隔离出水口的防护门也不能完全闭合,尽管如此,仍陆续有居民前来买水。
根据2006年制定、2012年修订并重新发布的《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自动售水机周围应当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周边10米范围内无禽畜饲养、公共厕所、垃圾桶(厢、房)、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源,且售水机底部应离地面10厘米以上。
然而,在记者走访的多个小区内,由于机器所属公司不同,卫生情况参差不齐。在靠近虹莘路的某居民区内,一台售水机无论外观还是周边环境都较为美观,企业营业执照、水质检测报告、消毒清洁记录一应俱全,但是一张《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证》却有些“异样”。该批件的批准文号是“卫水字(2002第0077号)”,生产地点是广东省江门市,批准日期是2005年6月5日,有效期至2010年,然而文号却被水笔涂改成2012年,有效期则改至2014年。
记者随后拨通机身上的联系电话,负责该售水机维护的刘师傅表示,年份涂改是因为先前印刷错误,“机器放在小区里,物业和居委会都知道的,我每隔5天会来清理一次。”
存放不当二次污染
日晒雨淋、机身生锈、防护门无法关闭、缺乏专人看管,出水口更是任何人都能随意触碰,类似情况屡见不鲜。不少居民担心,小区直饮水的水质安全如何保证?
记者就此咨询一位负责自动售水机维护工作的张师傅,对于广受质疑的出水口污染,张师傅信誓旦旦地表示,直饮水设备主要通过反渗透技术多重净化和杀菌,而在机器出水处有个阀门,只有在使用时才会打开,不用担心被污染。
然而,居民在取水时都是自备容器,塑料桶、水壶选择各异。虽然在取水前有一项“消毒”保障,但从完成取水到回家使用还要经历一段时间,倘若运输、存放不当,极易出现二次污染。
当被问及小区直饮水的保质期限,前来买水的居民都不清楚。采访中记者发现,为了取用便捷,不少居民习惯用大桶买水,拎回家要放置十多天才能喝完,在此过程中水质可能早已发生变化。因此,专家指出,虽然自动售水机供应的是直饮水,但并不倡导市民直接饮用,最好煮沸后再喝,而且直饮水不宜久置,每次不宜购买过多。
商家自行检测水质
截至2012年,本市经卫生许可的现制现售水经营单位共有21家,放置自动售水机4482台。据了解,目前自动售水机的检测尚未出台强制标准,水质主要靠商家自行送检。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自动售水机上张贴的水质检测结果也是五花八门,一些文件上标注菌落总数、总大肠杆菌、pH值、色度、浑浊度、耗氧量等指标的具体数字,另一些则只有“合格”二字。此外,不同商家的维护标识也不同,有些注明保养时间和项目,有些则直接在日期上打钩,甚至没有保养人员的签名。还有细心的市民指出,相近小区的几台售水机上,所有文件信息和检测指标都一模一样,让人怀疑,“难道不该每台售水机对应一份文件吗?”
《上海市现制现售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自动售水机的日常卫生管理工作,根据现制现售水水质和额定净水总量及时更换水处理材料,每月对现制现售水的色度、浑浊度、pH值、耗氧量、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于每月5日前向所在地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上报上月水质检测结果。
就此,记者拨打了多台自动售水机上的联系电话,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宣称,“我们定期保养维护,水质达标”。他们告诉记者,售水机水质均由商家自行检测,发现水质下降后更换滤芯。然而,对于多久换一次滤芯,似乎并无统一标准,有人说“机器每生产20吨水更换一次”,有人则称“三个月更换一次”。
还有居民质疑,虽然维护记录表一直更新,但大部分人从未看过滤芯的具体更换过程,也不了解“外观清洁”“消毒保养”是如何操作。一名曾经营自动售水机的业内人士透露,机器进入小区必须和物业签订合同,但日常维护和保养仍由设备方负责。售水机虽有消毒设置,但如果出现提前老化或意外损坏,很难及时发现,这时水非但没有净化还会受到污染:“自动售水机的维护保养,全靠商家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
【焦点关注】
现制现售水
将有法可依
6月,上海将召开《上海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通过立法引导和规范现制现售水的卫生监督管理,除了强调经营单位需遵守供水单位基本管理和水质检验规定外,还对现制现售水设备的放置与每日巡查、水处理材料更换以及信息公示等内容予以规范。
例如,要求商家在自动售水机上公示内容包括:单位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管理员联系方式;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卫生许可批准文件复印件;水质检验结果;现制现售饮用水设备清洗、消毒、维护以及每日巡查记录;以及与现制现售饮用水卫生安全相关的其他信息。
目前,公开征求意见已进入尾声,有关方面将根据市民反馈意见和即将举行的听证会,对法规草案加以完善。
【焦点链接】
水是越纯净越好吗?
价格低廉、取用便捷,自动售水机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对此,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厉曙光教授认为,目前现制现售的直饮水营养价值和卫生情况尚待考证。
自动售水机的水源普遍采自市政自来水,通过PP棉过滤、活性炭吸附等方式,将自来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水垢等物质过滤去除,“然而,过滤是柄‘双刃剑’,因为水并不是过滤得越干净越好!”厉曙光解释,自动售水机在过滤有毒有害物质的同时,也可能会将人体所需的部分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去除殆尽,“商家说有七八道甚至十几道过滤工序,但最终的直饮水是否像广告说的具有健康的功效,还是需要科研数据和研究结果来证明。”
针对围绕直饮水和自来水的“软水”“硬水”之争,厉曙光告诉记者,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含量越高水的硬度越高,即俗称的“硬水”,反之则为软水。“有人认为水的软硬程度影响口感,但口感是最难判断的,取决于个人的喜好,而且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很大。”他强调,从营养学角度,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的钙镁离子含量都存在一个营养值范围,缺乏和超标都影响健康,“例如,成人每天钙的摄入量为800毫克,过低会引起骨质疏松,镁每天的需要量为350毫克,镁缺乏会引起抑郁、不安、眩晕等。”
一些商家宣传在滤芯中增加“矿物棒”,使得自动售水机在净化水源的同时添加矿物质,厉曙光认为这更像商家的炒作,从专业角度存在质疑,如“溶解的是什么物质?每次被溶解入水的浓度是多少?矿物质的溶解和缓释是不是一种稳定的剂量-时间关系?并非所有的自动售水机都能够具备这些很专业的技术。”
厉曙光强调,无论是自来水还是直饮水,都应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106项指标。然而,目前自动售水机市场鱼龙混杂,商家宣称的制作工艺、过滤方式亦千差万别,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定期监督抽查,向社会发布监测报告,以对广大消费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