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昨天下午专访了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所长、肿瘤医院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乳腺疾病诊治中心主任、瑞金医院乳腺外科主任沈坤炜教授。他们的解答坚定而明了——
■ 这是一个相持了数十年的研究,遗传易感人群罹患癌症的几率确实比较高。
■ 预防性切除术对于特异的乳腺癌高危人群具有积极意义。
■ 单纯就手术而言,它并不复杂。但手术之外,人们还在寻找其他的预防措施。
■ 中国人家庭性乳腺癌“基因突变”比例总体少于欧美人群,更可能有新的易感位点,不宜盲目普筛。
■ 定期的乳腺B超和钼靶检查,能让更多的早期患者获得手术根治并保留乳房。
基因突变检测已完成 试剂尚未面世
“中国和欧美乳腺癌在流行病学上的差异,不仅反映了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等差别,也提示中国患者可能具有独特的遗传背景。”
在国外证实乳腺癌家族高危人群有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并推出基因检测手段之后,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也紧锣密鼓。邵志敏教授领衔、联合全国7个省市多家医院的一个课题组,就搜集到乳腺癌家系500余个,已完成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共发现23例BRCA1突变、21例BRCA2基因突变。BRCA1/2突变率在中国人群中约10%。课题组还首次发现了重复出现于不同乳腺癌家系中的两个基因“特定突变”。
邵志敏表示,中国家族性或早发性乳腺癌患者人群中,BRCA1/2基因的突变总体较低,而且还有不同于欧美人的突变基因和突变位点。尽管他们非常希望能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可用于临床检测的试剂或试剂盒,但这需要一个相当的投入和相当复杂的临床过程。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也没有任何一种经过国家认证的乳腺癌遗传易感性基因检测的试剂面世。
“这也就牵涉到,我们临床上开展预防性切除术的一个充分‘依据’。”邵志敏补充道。
切除手术本身 “简直不值得一说”
朱莉选择的“乳腺切除术”,在国际医学界早已获得广泛认同,被认为是具有家族遗传史者预防乳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开展此类手术甚少。瑞金医院上个月才做了“第一例”。
在主刀医生嘴里,切除手术本身“简直就不值得一说”。第一步,沿一侧乳晕向两侧各切开2厘米小口子(不影响外观,“术后穿比基尼都没问题”);第二步,分离开皮下脂肪与腺体的“间隙”,并取出大约350毫克的乳房腺体;第三步,将分量相当的硅胶假体(“4辆奔驰车压过都不会破损”)放于胸大肌后(植入位置深,更加安全),再予缝合。如此再做对侧,一次完成。前后不过两个多小时。术后一周,患者康复出院(考虑到周全一点,其实可以住得更短)。
沈坤炜介绍说,此次接受“预防性乳腺切除术”的是一位40岁的中学老师。由于直系家族中,已有外婆、母亲、姨妈、姐姐4人先后罹患乳腺癌,她本人在发现有腺体导管扩张的情况后,坚决要求做预防性切除手术,其家人也理解和支持。医院方面为其专门组织了术前多学科会诊。
高危人群选择手术 须非常谨慎
有研究显示,家族史、月经初潮早于12岁或绝经晚于55岁、初产年龄大于35岁、未生育以及乳腺良性疾病等,都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严密监测,是高危人群预防乳腺癌或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有效措施。专家推崇的监测方法,包括每月一次的乳房自我检查,每年一次的乳腺B超或钼靶检查,以及每半年一次的医生临床乳房检查。“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是,高危妇女必须对危险性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认识。”专家强调说。
两位专家同样也确信,直系亲属中有两人以上发病或有小于35岁者发病的,其发生乳腺癌的几率会大大上升。在目前国内尚未推广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的情况下,这样的高危人群是否可以选择“预防性乳腺切除术”,其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考量的因素。除去“客观证据”,还有手术后足够的心理准备,以及医生能否充分沟通等问题。这是一个必须非常谨慎的选择。
当然,眼下国际上另一种初见曙光、可能有机会与“乳腺切除”相提并论的预防手段,是一种叫做“三苯氧胺”的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正在美国、意大利、英国进行的乳腺癌高危女性随机研究试验中,“药物预防”已揭示出良好的生物学效应。
申城乳腺癌患者 约有4万人
乳腺癌是我们这座国际大都市里最常见的一种癌症。在目前上海市户籍居民中,生活着大概25万名癌症患者,其中乳腺癌为最多,有4万人左右,约占肿瘤患者总数的16%。
邵志敏教授昨天特意交给记者一份通过基于肿瘤医院和上海市30年的临床和流行病数据分析。他们发现了上海乳腺癌患者与欧美患者相比的不同特征:一是中国乳腺癌发病年龄呈现双峰,即45-55岁为第一高峰,60-70岁为第二高峰,欧美仅60-70岁一个高峰。二是中国城市乳腺癌患者发病呈中老年化趋势。三是总体上中国患者较欧美患者年轻,绝经前比例约55%。
“上海的乳腺癌发病趋势,代表了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疾病趋势。”于是,5年前起,联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邵志敏团队率先在本市闵行区七宝镇尝试推行大规模的社区筛查。通过对15000名女性采用“钼靶+超声”的筛查,加上分层监控和跟踪随访,结果为筛查社区乳腺癌检出率达262/10万,比对照社区(检出率为79/10万)有大幅提高。更因早发现者增加,七宝社区历年筛查发现的患者中有1/3可接受保乳手术,50%无需化疗。而常规门诊患者,则保乳率不足20%,化疗率更高达70%以上。这是一个典型。
中国乳腺病专家一直在做不懈努力。我们有理由对乳腺癌的诊治前景充满信心。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