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2013年05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南的琐事尘语
关于纯真博物馆的想象
洁 尘
  ◆ 洁 尘

  2012年夏天我去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没能去成纯真博物馆,是一件憾事。同年初冬,夏天同行的刘雪枫先生又去了一趟,这回他去了纯真博物馆,并买了几张明信片回国后分送给几位朋友。我得了一张。画面是帕慕克微笑着站在纯真博物馆的展柜前。

  纯真博物馆是一个奇幻的地方,完全是一个生造出来的博物馆。它原本存在于帕慕克的小说《纯真博物馆》,小说里主人公凯末尔,一个伊斯坦布尔上流社会人士,他以他的角度,以时间顺序和其为了纪念他一生的爱人芙颂而建立的纯真博物馆的一件件展品为叙述要点,对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讲述了他的爱情故事。这是这个博物馆在文本上所构成的第一层复调结构。之后,帕慕克买了老城区的一栋房子(跟小说中芙颂家的房子很像),建立了这个私人博物馆,并还原了小说中关于博物馆的种种描写。这个事件构成了从文本到现实再返回文本的第二层乃至第三层复调结构。

  这个原本子虚乌有的博物馆,在穿越了小说文本之后,于2011年4月变成了一个实体博物馆。于是,凯末尔和芙颂这两个爱情故事的主人公就会真正地存在过,变成两个历史人物,而其存在的证据就在于《纯真博物馆》这部文本以及纯真博物馆这个实体。这是一个有关现实和虚构放置于时间长河中的诡异的有趣的计谋,而且是能够得逞的。我看到明信片上帕慕克那得意的微笑,觉得他就是这么想的。

  《纯真博物馆》是帕慕克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小说作品,同样的题材和创作节点,以及小说文本在空间和时间上相似的体量,让人难免会把它和马尔克斯诺奖之后的杰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联系在一起。这两部小说的男主角,《纯真博物馆》里的凯末尔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的阿里沙,他们那持续一生高烧不退的爱情执念,实在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有趣的是,后者,阿里沙,以和无数女性的性关系来贯穿他对爱情的忠贞;前者,凯末尔,在与芙颂的爱情发生之后,就不能再和另外的女人做爱,哪怕这个女人是其未婚妻。恰好是两个极端,一个诡异深邃,一个偏执单纯。

  我对纯真博物馆有一个希望,那就是进门时有一铭牌上书小说开头第一句话:“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而我却不知道。”出门是又一铭牌上书小说结尾的最后一句话,“让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过得很幸福。”

  不知道帕慕克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人才专版/招生招聘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天敌不容
关于纯真博物馆的想象
黄金的语言
从“吃了吗”到“干嘛呢”
维也纳的蓝色多瑙河
无 题(305)
广告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关于纯真博物馆的想象 2013-05-26 2 2013年05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