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让思想拐个弯~~~
     
2013年05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思想拐个弯
从“吃了吗”到“干嘛呢”
顾 土
  ◆ 顾 土

  “吃了吗”这句问候语已经许久没有耳闻了,原因恐怕还不在于这句话曾经受到了各种嘲讽,以致吓得抬不起头来,而是其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

  农耕的时代,人人日落而息,夕阳下,家家的劳力一道下田回来,户户都是炊烟袅袅,走在村头寨尾,自然会亲切地问一句:吃了吗?城里人如果赶上了计划经济,吃饭也是整齐划一,坐班车的一起下班,前院办公后院住家的一同到家,吃食堂的都是5点30到6点30,连有幸下一次馆子的也是5点半至7点半,过时不候。这个钟点行进在路上,“吃了吗”也是合情合理。

  现在呢,不但吃饭的形式五花八门,即使吃饭的时间也是迥然相异。出国住惯了地中海沿岸的人,吃饭已经养成了8、9点以后;下班后想健身的,也不敢在运动前塞一肚子食物;还有减肥的,大约只吃点水果;至于请客的,那都是选在7点以后,否则客人会迟迟不来。在这样的情形下,问吃了吗,显然不合时宜。

  “吃了吗”逐渐退隐,“干嘛呢”又登上了交往舞台,我近些年被追问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拿起电话,对方问“干嘛呢”,路上遇见,还是“干嘛呢”打头,某个场合相逢,第一句也是“最近干嘛呢”。

  其实,回答“干嘛呢”,并不比“吃了吗”容易。

  问“吃了吗”的时代,如果还没吃饭,不知怎样回答为宜。遇上个热心的,会说:那去我家吃吧,你是去呢还是不去;遇上个不咸不淡的,会问:咋还不吃呢。你是说还没做呢、还是老婆不在家啊,或是太忙没空吃啊。

  当“干嘛呢”替换“吃了吗”之后,我依然无法回答,有时还更尴尬。电话的五花八门,让人随时随地可以接听,手里攥个电话不妨四处走动,卫生间也能装个固定电话以便收打自如。此时此刻,来了个电话,还是位异性,问你“干嘛呢”,难免脸红。当你在写作,对方肯定会追问“写什么呢”,而你又不便说,只得支支吾吾,结果让人家以为你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假如你说在看“非诚勿扰”,说不定还会被抢白一番,说是“中国好声音”才有看头。现在最不好意思的回答就是说“在读书”,因为读书在多数人的人生中已经不占任何位置。10多年前说在读书时,有人会说读的什么书啊,借我看看,那时就已经感觉这样的回答难以忍受,多半属于随便接话茬,真的借给他,他也未必有空读。可今天连这样的回答也很难得,往往是片刻沉默,沉默的人可能比你的学历还高,沉默的理由可能是他根本没有料到你会有如此答复。

  回头一想,从“吃了吗”到“干嘛呢”,整整用了将近20年的过渡,未来是个什么样的问候,我不敢断定,但只希望不要过于切入隐私。就如从前问“个人问题解决了吗?”“有几个孩子啊?”“孩子多大啦?”是一种关心,而在今天,这一定会被认定为无聊那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人才专版/招生招聘
   第A09版:人才专版/招生培训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天敌不容
关于纯真博物馆的想象
黄金的语言
从“吃了吗”到“干嘛呢”
维也纳的蓝色多瑙河
无 题(305)
广告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从“吃了吗”到“干嘛呢” 2013-05-26 2 2013年05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