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0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儿眼里的王国维
陈华文
  陈华文

  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现代首屈一指的学术大师,上世纪20年代,他和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三人并列为清华学校国学院四大导师。有关王国维的生死迷局,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王国维形象,其长女王东明以百岁之高龄,撰写了《王国维家事》一书。此书由《记忆中的父亲》和《王东明的百岁自述》两大篇章组成,其中第一篇章是全书最大的看点。书中,王东明并没有对父亲的道德学问进行评价,而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将80年前父亲的模糊回忆尽量还原。

  王东明作为王国维的长女,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子女。王国维曾说,王东明是“一堆米里捡的一粒谷”,足见他对女儿的喜爱。然而,王国维为了实现学术抱负,总是走南闯北,无暇照顾女儿。自幼年起,王东明就寄住在浙江海宁外婆家中。她的童年,对父亲没有印象。直到1925年,12岁的王东明才到北京清华园与父母团聚。在清华园的三年,也是她最快乐的时光,她对父亲所有的记忆,也停留在这个时间区段。

  那个年代的清华学校,为了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学术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四处网罗才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王国维来到了清华。在王东明的记忆里,父亲王国维是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头”,谨慎、寡言、勤俭。也许是文人多半穷苦的原因,王国维并不希望子女们将来成为学问家,谋到一个固定的工作职位比较实在。也许是受其影响,王东明和他的哥哥、弟弟们无一进入学界,分别在海关、邮政、科学技术、教育界谋生。王国维曾亲自教女儿王东明研习古文,可是她活泼贪玩,对古文学习无多大兴趣。但是王国维并不指责,而是一笑了之。

  王东明对于父亲之死的解释是:就在王国维自尽的前一年,其27岁的长子王潜明因染伤寒在上海英年早逝。丧子之痛对他是致命一击,这种痛苦到了一种极限,最好的方式就是结束生命。王东明对父亲王国维的回忆,从历史的、生活化的细微处入手,以人间最真挚的亲情勾画了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王国维的学术成就不仅令后人景仰,其治学境界也让人心生佩服。他曾在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三种人生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人物/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晚安玫瑰》:城市故事中的女性命运
美狄亚的复仇
管理,也是一种哲学
新书推荐
女儿眼里的王国维
诗集《无岸之舟》出版
新民晚报读书/星期天夜光杯B06女儿眼里的王国维 2013-06-02 2 2013年06月0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