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东,本名袁东,我新结识的朋友。别人都这么亲热地叫他,我也就随大流地称其“东东”了。
周日上午,忽然收到东东的短信,问我今晚是否有空看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话剧我是喜欢的,用吴侬软语的对白演话剧,自然多了一份接地气的亲近,于是不假思索地回复:“好的,请给三张。”
离开演还有一个小时,我如约来到文化广场取票。场外已感演出气氛,倒票的黄牛攥着纸币四处追逐。东东在东门等我,一副汗津津的样子,身着便装,头发依旧是短短的板刷。我问:“你是此剧的制作?投资?”他说:“不是,只是串个角儿。”“呵,演员!演谁?”我兴奋起来。东东故作神秘:“看了便知,我马上要去化妆,失陪了。”我仍未死心,转而想从其妻小张那儿打探口风。袁太太也是三缄其口,莞尔而笑。
一家三口步入门厅。我低头琢磨着东东今晚的角色:舞客?打手?黑帮老大?反正顺着跑龙套的角儿狐疑乱猜。正思忖间,蓦地,大厅内,一幅足有十多米长、两米来高的演员群像招贴海报赫然在目,东东竟然位居当中,摇身一变成了百乐门的“乐经理”:打着领结,戴副金丝边眼镜,双手作揖,面含微笑,似乎在向我打招呼呢!嗨,这个东东,着实让我吃惊不小!
观众席渐渐暗了下来,灯光聚焦舞台。少顷,侧台走出一位西装革履、风度极好的男士,我一眼认出就是东东!只见他朝舞台当中一站,目光环顾四周,随后浑厚洪亮的沪语响彻全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今朝是1949年的头一日,Happy new year!在迭额美好辰光,欢迎大家来到伲百乐门舞厅!”话毕,一个有力的手势,大幕徐徐上升,在《莫负今宵》音乐伴奏下,金碧辉煌的百乐门、璀璨华贵的水晶吊灯、婀娜摇曳的舞姿闪亮登场,观众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紧接着,又是东东的激情一声:“尹雪艳!”风姿绰约、光彩照人的一代舞后,一袭银白色旗袍,款款走来……
在白先勇的原作中,东东演的这个“乐经理”是不曾有的。然而编导徐俊却巧妙地设计了这个贯穿全剧的人物,起到调节气场、增加观赏性的效果,无疑是点睛之笔。东东对角色的拿捏十分到位,演得活脱而可信:一会儿拱手作揖,迎来送往;一会儿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八面玲珑满场子的应酬,一个十里洋场的舞厅掌门人形象跃然舞台。同样,“文革”中接受改造、开放后重新复出的几场戏,亦可圈可点。
东东的才情是一次结伴远行途中发现的。每到一处,他便情绪高昂,诗兴大发,一首首浓缩人文景观的打油诗脱口而出,朗朗诵读,令人顿消旅途劳顿;更噱的是,在购物商场,一条棕黄色披肩往身上随意一裹,双手合十,便是一位几可乱真的僧人造型;花色围裙一兜,口中一番吆喝,烤羊肉串的小贩现身了……逗得同伴为之捧腹!当然,最让我钦佩的还是东东那手“好男人”的厨艺!那天从纳斯卡小镇返回利马驻地已近半夜,定点餐馆的厨师早已回家。望着大家失望的眼神,东东亲自下厨,洗、切、炸、炒,一阵忙碌,番茄炒蛋,油氽虾仁,清炒土豆丝……一桌地道的本帮菜展示在眼前,大家一哄而上,一扫而光。
袁东毕业于上戏表演系,按袁太太的说法,演戏当属他的专业,而影视广告公司老总的身份才是“业余”的!然而,当下之社会,除了本行,跨界组合,角色转换,已然成了一种时尚与乐趣。一位体坛明星,没准还是很不错的节目主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