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从“红旗渠源头”说到“齐白石墓地”
凌河
  凌河

  “红旗渠源头”和“齐白石墓地”,遥不相及的两个地方,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儿,今天竟要放在一起,这是令人叹息不已的。

  名闻天下的“红旗渠”,主渠在河南林县,源头则在山西平顺。昨日,一则“红旗渠源头变成垃圾场”的新闻,从纸媒传到网上,现场照片使公众感到震惊——“从山顶到渠中,20米高的红旗渠上方,堆积大量的生活垃圾,散发一股刺鼻的异味”,这还不算,“20米长的‘白色瀑布’生活垃圾倾倒下来,又顺着红旗渠水流向下游”!

  由红旗渠源头的垃圾场,想到齐白石的墓地,是因为也是这几天,传出了齐氏后人决定迁墓的消息。什么原因呢?因为位于北京海淀区魏公村小区的齐墓,不但“周围环境嘈杂”,墓碑上布满黑色污垢,碑后还贴着寻租的小广告,而且几乎要成为行人的“便溺之地”——虽然墓边特地贴了“禁止在此大小便”的告示,但“走进墓地”,仍能闻到一股“异味”。齐墓不得不迁走,当然自有复杂原因,但这一股“异味”,尤其是“屡遭不文明行为破坏”,却是要因之一。

  其实齐白石墓成了“方便之处”,并非自今日而始,报刊网络,早已披露此事,呼吁之声,也已历经数年,然而“方便”继续盛行,几乎要成为一个奇观。所以有识之士痛心之时,说我们不是格外喜欢“文物”以及“遗址”么?你看天下之大,假古迹、伪文物,不是遍地烽烟么?没有的东西,造,也要造出来,乌有的“坟墓”,也要无中生有、大事“出土”,而一个大师的墓葬,明明是确凿无疑,却如此地暴殄,如此地不加爱惜,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当然更有人想起同为“一代宗师”的张季鸾的墓地,满目疮痍,一片狼藉,比起齐墓来,更为破败,更令人惊心……

  再说回红旗渠,这是半世纪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传遍大江南北,至今还应激励怀揣梦想的中国人。红旗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应当被垃圾所堆积,而红旗渠更是沿渠几百万人民的饮用水源,关系到多少中原百姓的健康和安全,更不应当从“源头”起被污染——我们辛辛苦苦,甚至用血汗和生命劈开了太行山、修起了红旗渠,却似乎不太晓得珍惜它、爱护它,结果“问渠那得清如许”,演成了“源头变成垃圾场”,这里头,究竟是什么问题?是“国民素质”的不尽如人意,还是管理上出了大漏洞?恐怕需要有所反思。

  从红旗渠源头的垃圾场,到齐白石墓地的“方便处”,这两股扑鼻的“异味”,只是近日的两条新闻,这样的新闻远不止区区两条,所以值得写出来,也有理由放在一起,以期引出更深的议论和更广的“反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市场之窗
   第A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4版:家居/市场之窗
   第A25版:市场之窗/百货
   第A26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健康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阳光天地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从“红旗渠源头”说到“齐白石墓地”
游烟
我们都有“病”
“刀耕火种”式空气污染何时了
“间谍龟”
爱民者必为民所爱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从“红旗渠源头”说到“齐白石墓地” 2013-06-25 2 2013年06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