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博客上晒出近日在国外买书的两大乐事。在一家书店看上三箱书,老板一高兴,其中两箱没收钱,还帮她把书搬到了家门口。在网上书店买书,刚下的订单还没汇款,当晚却收到了。她赶忙问店主汇款账户,店主回复说汇款单给她夹在书里了。果然,书里掉出一只信封,里头是填好的邮局汇款单,再看邮包,用的限量版纪念邮票。赞叹了她的小幸福,随后就在心里怅怅地想,实体书店举步维艰,网上的买书流程又机械刻板,这等好事恐怕是很难发生在自己身边了。
从前在泉州逛书店倒是有过舒心的体验。门面不大,关门时要把一块块门板合上去,红砖地磨得褪了色,家具也旧,但收拾得干干净净。那时新华书店还是闭架的,冷漠倨傲的营业员,要让他们从玻璃柜台里拿出一本书来,口气必然是带着央求的。可是这个小书店的老板却大方和气,对人没有可厌的警戒猜疑,大人孩子都在店里随意翻书。下雨天,大家都自觉地把雨伞斜靠在店门外。书店里长年飘着油墨、纸张的味道,喜欢这种气息的人自然觉得亲切。偶尔抱着选中的书回家去,走在路上脚步轻快得仿佛随时能跃起来跳上一段舞。钟晓阳的《停车暂借问》就是在这家书店买的,于是得知此书去年才由新星出版社首次出简体字版,心里很是诧异。看来那家小店和我的眼光都大大超前了,虽然那时我并不懂得流离的哀伤。
喜欢谈书事的友人,最近写了《一周书橱之五乐五出》。新入五本书,理由分别是“好得实在”、“留下一个欢心的印记”、“前辈学人传统交往方式和生活情趣的展示”、“题材太对口味”以及“见证漫漫岁月中绵延的‘人间情’”。有五本书被他请出了书橱,因为它们“改头换面重新出版却又不加说明”、“空泛零碎”、“缥缈絮叨的抒情”、“选文芜杂参差”、“等于什么都没说”等等。果然是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