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从上海电力学院应征入伍的大学生士兵赵玉骏,当兵11个月就当上了班长,这在他所在部队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事。他在当新兵学习驾驶技术过程中,就成了一名一专多能的岗位尖兵,还对部队已应用了多年的汽训教材进行了大胆修改。入伍第二年,所在部队要为每一个官兵建立军人保障卡,赵玉骏受命担负重任,圆满完成了使命。
2007年从同济大学建筑系参军的大学生士兵文凡,在一个工程兵部队服役,主要与建设工程打交道,每天的工作就是倒水泥、和水泥、搬石头、捡砖头、铺路,偶尔砌砖建个房子等。但他耐住寂寞,在多数人都认为做不出成绩的地方取得了进步,荣立了三等功。2009年底,当了两年兵退伍返校后的文凡完全变了一个人。他至今一直保持着早晨6点起床整理内务、晚上10点熄灯睡觉的良好习惯。在正常的学习时间里,他总是能够抓紧一切时间完成好该完成的学业,甚至“超质超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他的良好习惯,影响了周围的一大批同学。大家都说“当过兵的大学生就是不一样”。
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缪烨,是2011年从武警上海总队返校复学的退伍兵。复学第一年,她就完成了两年的学业,拿下了23门课,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同学们发现,在缪烨的面前,好像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告诉记者,这一切都得归功于部队的锻炼。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廖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