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评委邱瑞敏谈大赛评审“标准”
~~~——评委邱瑞敏谈大赛评审“标准”
~~~——评委邱瑞敏谈大赛评审“标准”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儿童画启发孩子想象力
——评委邱瑞敏谈大赛评审“标准”
朱光
  此次大赛的评选,由文联美协组织50人的专家库,从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漫画、连环画、儿童美术等各个类别组成。经过各区县初评,专业组筛选三到五人参与。最终,全市终评抽选9位专家参加。“儿童画历来是启发孩子想象力的艺术手段”,此次大赛评委、市美协顾问邱瑞敏认为,儿童画的评审“标准”倒未见得要以成人绘画的技巧去要求。家长也应该顺应孩子本身的兴趣去引导。

  画画是为培养思维

  本身就是画家的邱瑞敏强调,儿童画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为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健康成长,而非刻意创造成果。西方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小孩画画,会根据年龄的增长,分为“初期符号期、符号期、想象期、漫画期、现实特征期”不同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方式不同,直接体现在他用画笔体现的表达方式不同。“一般孩子要到十二三岁起,才会进入现实特征期,此时才对人物造型、解剖、透视等技法有理解力。”

  因此,在他们能理解绘画技法前,主要是通过绘画这一方法,“培养好奇型、灵活型、流动型、博学型、创造型的思维。”

  家长切莫“过度培养”

  毫无疑问,当今学美术的少儿数量比往年有高度增长。家长也随之热情高涨。对此,邱瑞敏提醒家长切莫“过度培养”。他以自身经历举例。他和一位音乐学院教钢琴的教授朋友,都各有一个女儿。两位家长认为,让自家女儿到对方家去多学一门艺术岂不是让孩子多一项特长吗?于是,邱瑞敏的女儿住到钢琴教授家去学钢琴,钢琴教授的女儿住到邱家来学美术。结果,画家的女儿终究还是热爱绘画;钢琴教授的女儿依然热爱钢琴。两人都没有新增一门技能。

  此外,就大赛作品的题材而言,人物画居多,自然风景、充满想象的画面不多,说明孩子的生活环境被人包围,缺乏接触大自然和新鲜事物的机会,“表达上形式独特”、“天真烂漫”的作品也不算很突出。因此,还是期望家长对学画画的孩子的态度,以引导为主。

  本报记者 朱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上海周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市民文化节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少儿美术大赛 定格未来梦想
童趣跃然纸上 老爸呼之欲出
用儿童画启发孩子想象力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0用儿童画启发孩子想象力 2013-08-18 2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