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题为《日本人》的诗:“日本人有多么彬彬有礼;他总是说,‘请原谅,对不起’。他爬进了邻居的花园,他微笑着说,‘我请你多多包涵’;他鞠躬,很友善的咧嘴一笑,把他一群饥饿的家人招来了;他咧嘴笑,然后友善的鞠躬;‘真抱歉,现在这是我的园庭。’”
此诗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诙谐诗人那施,译者是我国当代文学大家梁实秋。这首诗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在我国流传了,可是今天读起来,仍然觉得新鲜。难道诗的作者和译者料事如神,竟然为日本当局眼下演出的这出对我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实行“国有化”闹剧埋下了伏笔?
我以为,正确答案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诗人那施亲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梁实秋先生更是饱尝了八年抗日战争的磨难对日本当局侵略成性、贪婪无厌的禀性,均有着深刻体验和切肤之痛,所以才能毫发毕现、入木三分地勾勒出此辈的嘴脸。我国古语云:“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时至今日,日本当局不是依然走着复活军国主义的老路么?那么,这首诗就依然具备着镜鉴的功能。难怪前人有云:“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