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
顾土
  ◆顾土

  前一段时间,媒体对“中国式”过马路抨击有加,其实,所谓“中国式”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只是有的少见,有的常见,有的稀罕,有的普遍罢了。称“中国式”也不准确,因为有些中国人居住的地方,也并非这副模样。 

  在中国比较多或比较普遍的事情,还有不少,有的在其他国家确实难得一见。 

  “中国式”乘电梯。乘电梯如今已经是个生活常事,可不知为什么,很多人还处于“电梯盲”阶段。天天乘电梯还是不明白电梯上下的指示箭头,甚至可能上下都按,或是干脆等电梯来了,直眉瞪眼地冲着电梯里的人喊一声:上还是下啊?上下都按的结果,就是电梯不断停下,而外面却空无一人。不但不看指示箭头,连问也不问的,也有不少,来了就上的,我也常见,于是,他或她会陪着你上上下下,好像没事闲的。明明上错了,还嘴硬的,我也见过。最绝的一次是在香港,一位与我们同去的杂技家,虽说出境已是家常便饭,但对电梯上下还是自有主见。电梯来了,他一步冲了进去,我们在外面赶紧告诉他这是上,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上也能下!因此扶摇直上,直达70多层,才有机会返回与我们相聚。一进电梯就按关闭键的大概也是“中国式”的特点,似乎电梯可以自动开关的事实已被人遗忘。有人按出了习惯,根本没意识后面还有人,因此,后面的那位被前面的那位人为夹住的不在少数。而我出国乘电梯时,看到连少儿都知道进去以后一只手先按住打开键,另一只手再拦住电梯门,直到看清后面没有人了才松手。 

  排队虽说是我们的历史长项,从小我就为只有年节才限量供应的粉丝、豆腐、鸡蛋、花生、瓜子、木耳、黄花、大料排队,但出国时看到,排队也是常态,只是他们的排队都自动拐弯,相互间还有距离,在俄罗斯连三个人的小队,排队的老太太也会自动转变方向。而“中国式”排队不但永往直前,还可能前心贴着后背,结果,一方面好像在遵守公共秩序,一方面又挡住了公共通道,影响了其他人。我有时特意在队中转个方位,让后面拐弯,但很快就被后面的笔直长龙甩了出来。在海外中国人聚集的地方,我时常见到当地服务人员不得不跑过来,挥着两只手要求我们拐弯,随后,挺立在那里,以防我们逐渐又排了回去。 

  “中国式”的原因是缺少理性,理性会告诉我们遵守公共秩序最终对自己有利,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就不是为了别人,更不属于做好事,而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利己同时也利人,而利人还是为了利己,因为过不了几天,当你换成开车或坐车的那位时,同样也会对不遵守规则的行人恼火不已。而非理性则以为遵守公共秩序是被逼无奈,所以即便遵守也显得麻木不仁,而且,一旦没人管,可能就变成另一副模样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上海周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市民文化节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专访/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谈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招生培训/人才专版
“中国式”
世界上最好看的脸
新加坡美食小记
印度德里莲花庙
一起旅行
无题(315)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中国式” 2013-08-18 2 2013年08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