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吃饭,他都喜欢用筷子使劲戳饭桌,还常常把菜打翻。上课总是坐立不安,有时甚至因为跟同学发生一点口角就掀翻对方的桌子。马上新学期就要开学了,我真有点担心孩子,他这种情况是不是得了什么病?”这是暑假里一位母亲带着8岁的儿子来医院就诊时对孩子的描述。
据这位家长说,因为上半年期末考试成绩在班级又是倒数,于是她特意在暑假给孩子报了一个补习班。可是上课没多久,补习班的老师就要她把孩子领回家,原因是孩子上课时手脚总是动个不停,不能专心听讲,经常在同学的课桌上乱涂乱画,总是用各种破坏行为来破坏课堂纪律。又一次跟另外一个同学争执。他抄起凳子砸在同学的脑门上。补习班不去了,在小区里也不太平,惹事生非,搅得四邻不安。有位邻居是医生,怀疑孩子可能可能心理有问题,家长这才带儿子来医院。通过注意力多动量表检测和脑电生物反馈基线测试,确诊这个孩子患有注意力缺陷型多动症。
目前,国际上把多动症分为三个类型:注意力缺陷型、多动冲动型以及注意力缺陷及多动冲动的混合型。针对不同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而不是一味地责骂。针对儿童多动症的诊疗,目前国际医学界提倡生物-心理-行为-社会多学科的诊疗模式,将家庭、学校、社会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利用先进的生物多维干预方法进行治疗。此方法较之传统的医学手段有了质的提升,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而且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达到医教一体,多维干预,治病育人的目的。
多动症患儿是有"特殊需要"的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以帮助他们培养安全感、自信心,如果他们长期得不到接纳与肯定,就会变得自卑、胆怯,甚至自我放弃。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儿童的多动症可以自愈。但有的患儿如果不积极治疗,症状就会逐渐复杂化,发展成具有破坏性、攻击性行为,加深对学业和心理功能的影响,治疗难度也会增加。如果觉得孩子确实比较多动,而且不分场合问题严重,一定要去儿童医院发育行为门诊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