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没有去引用这样一句诗了,“弄潮儿向涛头立”,寓意走在风口浪尖的人。今年73岁的李菊观阿婆竟也成了向涛头立的弄潮儿。八九年前,上海锦江集团到廊下试点搞农家乐,动员农民把富余的屋子和房间“流转”出来,由锦江帮助改建装修,然后进入市场出租给游客。在没有任何合同、协议的情况下,阿婆就一口应允:“你们去弄吧。”这样好说话的纯朴老人,让“锦江”感动了,队伍施工了,三上三下的房间修缮一新,阿婆留下一间自己住,其余都作了客房。
也许阿婆也不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勇敢者,她跟上了农民致富的时代潮流,站在了“廊下之船”的船头。
2007年6月12日,李菊观阿婆的农家乐迎来了一位领导同志,一点没有架子地和阿婆聊天,他问阿婆年收入增加了多少,最后在她家吃了阿婆烧的一小碗菜饭,称赞菜饭很香,可以到上海去卖。到了门口,他又停下脚步,走回来和李阿婆照了一张像。领导同志走后,阿婆知道了,这位领导就是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
阿婆的绝活是用农家大灶烧菜饭。阿婆对记者说,她烧的菜饭,用的是自家自留地的新鲜蔬菜,镇里万亩粮田生长的粳米和糯米,为了保证传统农家菜饭的原汁原味,她一定要用猪油,这比用菜油烧出来更香。习近平同志曾经到访,让阿婆名声大噪,她被誉为“廊下第一厨娘”。记者问阿婆,为客人烧菜饭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阿婆说,七八百元吧!八九月高温天超过千元。阿婆心很平,她最后还补充一句:“可以了。老也老了,还能赚钱。”
廊下的山塘河不停地流,虽然它离开李菊观阿婆的地方有点远,但是流啊流,竟也带起阿婆生活的涟漪和微澜……
本报记者 朱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