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10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菊观:廊下“第一厨娘”
朱全弟
■ 李阿婆又烧出一锅可口的菜饭 张龙 摄
  九月的乡间廊下,多少年来山塘河水静静地流淌,不曾搅动村里农家平静的田园生活。改革开放后一阵阵春风吹来,美丽的廊下村在发展大潮的推动下踏上致富大道。廊下镇中华村1113号李菊观阿婆,一个普普通通老老实实的农家妇人,有过辛酸有过甜蜜,最后在盛世赶上了“翻身道情”的好辰光。

  很久很久没有去引用这样一句诗了,“弄潮儿向涛头立”,寓意走在风口浪尖的人。今年73岁的李菊观阿婆竟也成了向涛头立的弄潮儿。八九年前,上海锦江集团到廊下试点搞农家乐,动员农民把富余的屋子和房间“流转”出来,由锦江帮助改建装修,然后进入市场出租给游客。在没有任何合同、协议的情况下,阿婆就一口应允:“你们去弄吧。”这样好说话的纯朴老人,让“锦江”感动了,队伍施工了,三上三下的房间修缮一新,阿婆留下一间自己住,其余都作了客房。

  也许阿婆也不知道,自己就是一个勇敢者,她跟上了农民致富的时代潮流,站在了“廊下之船”的船头。

  2007年6月12日,李菊观阿婆的农家乐迎来了一位领导同志,一点没有架子地和阿婆聊天,他问阿婆年收入增加了多少,最后在她家吃了阿婆烧的一小碗菜饭,称赞菜饭很香,可以到上海去卖。到了门口,他又停下脚步,走回来和李阿婆照了一张像。领导同志走后,阿婆知道了,这位领导就是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

  阿婆的绝活是用农家大灶烧菜饭。阿婆对记者说,她烧的菜饭,用的是自家自留地的新鲜蔬菜,镇里万亩粮田生长的粳米和糯米,为了保证传统农家菜饭的原汁原味,她一定要用猪油,这比用菜油烧出来更香。习近平同志曾经到访,让阿婆名声大噪,她被誉为“廊下第一厨娘”。记者问阿婆,为客人烧菜饭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阿婆说,七八百元吧!八九月高温天超过千元。阿婆心很平,她最后还补充一句:“可以了。老也老了,还能赚钱。”

  廊下的山塘河不停地流,虽然它离开李菊观阿婆的地方有点远,但是流啊流,竟也带起阿婆生活的涟漪和微澜……

  本报记者 朱全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广告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专版
   第07版:中国新闻
   第08版:广告
   第09版:国际新闻
   第10版:文娱新闻
   第11版:广告
   第12版:文娱新闻
   第13版:广告
   第14版:体育新闻
   第15版:体育新闻
   第16版:广告
   第17版:新民旅游
   第18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19版:新民旅游/世界别处
   第20版:广告
   第21版:旅游资讯
   第22版:夜光杯
   第23版:夜光杯
   第24版:连载
打造市民郊游度假后花园
万亩粮田探索“稻鸭共作”
李菊观:廊下“第一厨娘”
融合发展
新民晚报专版06李菊观:廊下“第一厨娘” 2013-10-01 2 2013年10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