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桂子飘香的季节,寒鹰的名字和他制作的手工乐器一起,进入了上海的音乐爱好者们的视野。在金桥国际乐未央活动现场,出自寒鹰之手的一件件手工乐器造型奇绝,令人纳罕。这个学习了多年大提琴的男人,在大学毕业开始自己的音乐创作时,来了个大转弯,径直向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一路行去。没有合适的乐器能够表达他内心的声音时,他就自己制作,或者说自己创造。
制作乐器时,寒鹰所用的材料几乎都来自大山和森林,大自然是他最好的材料库。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他自己种竹子,种向日葵,种各种植物。有一回,在制作一种叫做科拉的乐器时,寒鹰需要用到一种生长在非洲的叫做炮弹果的巨型葫芦,云南根本找不到这么大的葫芦。他尝试着自己栽种,还是失败。无奈的寒鹰只得请朋友帮忙从非洲带过来。这种葫芦一个就有小孩的澡盆那么大,这倒也罢了,最难的是,在过海关的时候,按照规定,这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可以过境的。最后,那位朋友在上飞机前将这个巨大的葫芦切成两半,将葫芦籽掏空了才带回了云南给寒鹰。
还有一回,寒鹰为了制作乐器的哨口到大山里寻找虫茧,找到合适的虫茧后,他发现那里面的小生命还在。寒鹰将虫茧带回家,放在窗台上,等着茧里的小生命破茧。这一等就是三个月。随着小生命破茧而出,寒鹰的音乐里多了新生命振翅的快乐。
寒鹰制作乐器时所使用的工具都极其简单,小刀、锯子、推手等,几乎没有什么机器设备。寒鹰说,工具少可以使用自己的身体,他觉得手和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可以是工具,都可以用来感受乐器的音色。
不用外出演出或者出门采风的时候,寒鹰的一天通常是这样度过的,早上七点起床,吹箫一个小时,之后看书,下午练字、练琴——有时候是大提琴,有时候是古琴,抑或他自己制作的乐器。离寒鹰的工作室最近的山,骑车45分钟左右就能到,很多时候,寒鹰会在山间、林间、溪流、荷潭就地工作,对于热爱大自然的寒鹰来说,在自然中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大山里头每一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声音,寒鹰会带上录音设备采集一些自然的声音,有时候他也会在山里演奏一些自己的东西,然后,连同环境的声音一起录下来。
看过寒鹰的手工乐器后,忍不住上网去试听他专辑中的曲目。关掉空调,打开窗户,屏息凝神,将音量调到最大,音乐声里有林间的风声,有山中小溪的流水声,甚至有鸟鸣,还有蛐蛐叫……这个总是和大自然在一起的男子,用音乐和世界交流,也用音乐将喧嚣都市里的人们带回大自然的怀抱。这一刻,我们和大自然在一起。